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自從7月跌破榮枯線後,迄今已經連續4個月呈現緊縮,雖然指數稍有回升,但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下跌3.5個百分點至24.8%,寫下創編以來最快緊縮速度,反映業者對於前景仍不樂觀。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日公布10月PMI微幅回升0.5個百分點至45.4%。其中,被視為景氣動態領先指標的「新增訂單」指數已經連續7個月緊縮,所幸緊縮速度趨緩,指數回升5.1個百分點至42.8%。
中經院提醒,目前終端需求仍然看不到明顯復甦,中下游庫存特別偏高,甚至開始出現資金斷鏈、無薪假等情況,必須特別留意後續發展。
製造業首次回報客戶存貨連續10個月過高
根據調查,製造業持續由供給端進行存貨調節,存貨指數在9月終於中斷連續20個月擴張轉為緊縮後,10月指數續跌3.3個百分點至46.5%,為2020年3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中經院指出,雖然製造業存貨已經連續2個月緊縮,製造業仍自2012年7月創編以來首次回報客戶存貨連續10個月過高(高於50%,高於當前客戶所需),10月指數續跌2.3個百分點至50.1%。
此外,原物料價格連續4個月下降(低於50%),但指數由2019年7月以來最快下降速度(42.2%)回升2.9個百分點至45.1%。
新增出口與進口分跌連續6個月和5個月緊縮,指數分別續跌至33.5%、34.9%,都是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整體而言,六大產業全數回報PMI緊縮,依照緊縮速度排序為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38.8%)、電子暨光學產業(40.5%)、基礎原物料產業(43.0%)、交通工具產業(46.4%)、食品暨紡織產業(48.8%)與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49.7%)。
未來六個月展望方面,六大產業同樣全面回報緊縮,依據速度排序為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18.3%)、電子暨光學產業(23.6%)、基礎原物料產業(23.9%)、交通工具產業(26.0%)、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31.8%)與食品暨紡織產業(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