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事件平息後,戈巴契夫的聲望早已被時任俄羅斯總統的葉爾欽(Boris Yeltsin)超越,戈巴契夫為了避免蘇聯境內爆發內戰,最終決定於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辭職,將政權轉交給葉爾欽,意即蘇聯正式解體,而幾個世紀以來不斷擴張的俄羅斯帝國宣告正式崩潰。
1993年,葉爾欽為了推動激進的經濟改革,強行解散反對該政策的俄羅斯聯邦國家立法機關──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成為阻礙俄羅斯民主化的第一堵高牆。隔年,俄羅斯派出大批軍隊入侵位於北高加索山地區的車臣共和國(Chechnya),企圖遏止該地自蘇聯解體後盛行的分裂主義運動,間接反映了俄羅斯大規模暴力統治手段的回歸,導致該國民主化進程更加黯淡。
普京打造了一個充滿復仇主義的獨裁國家
1999年12月31日,葉爾欽忽然宣布辭職,普京出任代總統,開始削弱反對派的力量。1999年底,車臣分離主義分子入侵鄰近的達吉斯坦共和國(Dagestan),時任總理普京馬上下令還擊,他對車臣事件的堅決態度讓他成為深受歡迎的總統候選人,他最終以53.4%的得票率成功當選總統。
普京掌權後,他將俄羅斯變成一個充滿復仇主義的獨裁國家,以極具侵略性的外交政策,掩蓋國內嚴重的貪腐和貧困問題。同時,克里姆林宮更把其專政體制稱作「主權民主」(sovereign democracy),暗指該制度不遜色於其他民主國家,也無需接受外界的種種批評。
金表示,對後共產主義的俄羅斯來說,任何意識形態的狂熱,終將被犬儒主義(cynicism)或對當權者的順從取代。而對普京來說,這種政治虛無主義(political nihilism)是填補真空和擴大統治的方式之一,但這同時也暴露出普京的弱點,意即若其政權受到威脅,恐怕不會有民眾上街捍衛普京。
事實上,在俄羅斯的意識形態迷霧中,只有一個標籤具有真正的持久力:法西斯。在俄羅斯的語境中,這個詞使人聯想到納粹領導人希特勒(Adolf Hitler)出兵入侵蘇聯的殘暴惡行,這也是為何俄羅斯人顯少意識到普京政權逐漸走向法西斯主義,因為對他們來說,曾經飽受納粹摧殘的俄羅斯人不可能是法西斯主義者,只有他們最壞的對手才會是。
烏克蘭民主化讓普京政權備感威脅
普京將烏克蘭人稱作法西斯主義者,並以此作為入侵的藉口之一,讓西方國家深感荒謬。金認為,普京出兵的真正原因在於,烏克蘭成功轉型為民主國家使普京政權備受威脅,因為它為俄羅斯人樹立了民主化的榜樣。
烏克蘭在獨立之前與俄羅斯的處境相似:普遍的腐敗、陳舊的司法系統、專橫的安全體制。但兩者不同之處在於,烏克蘭後來在2次革命中發展出強大的公民社會,促成該國民主逐漸成形,而俄羅斯人民至今仍然活在獨裁者的陰影之下。
至於俄羅斯該如何邁向民主化呢?金認為,這取決於俄羅斯人是否願意誠實地面對過去政權所犯下的罪行,並放棄他們的帝國幻想,與鄰國和解並贏得其信任。金也直言,只要俄羅斯人繼續將自己視為統治者的臣民,而非自己國家的公民,那麼俄羅斯的民主化就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