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巴黎舉行COP21會議,世界各國都提出了「自主減碳目標」。但即使全球各國都達到自訂之目標,本世紀末全球溫升仍將為攝氏2.7度。但現在檢討,多數國家根本無法達成自訂之目標,顯然到本世紀末溫升超過攝氏3度難以避免。
COP會議以溫升攝氏1.5度或2度為目標主要是因為擔心溫升3度會造成颱風、暴雨、乾旱、野火等極端氣象加劇造成的天然災難。但人類除了減少碳排外還是有降低溫升的手段,這就是很少人知道的「氣候工程」,此為人類師法自然產生的靈感。
全球每年都有火山爆發,但通常規模不大。但每隔數十年就有特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此種大型火山爆發後,全球溫度會有所下降。原因在於火山爆發時會將大量二氧化硫等微粒噴上離地表超過10公里的大氣平流層,此等微粒在平流層會停留一年左右才降回地表,因而有阻絕陽光使全球降溫的效果。
近數十年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是1991年菲律賓的Pinatubo火山爆發,估計有1千萬噸的二氧化硫噴入平流層,使次年全球平均溫度降低0.5度。1815年在印尼有一更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次年成為「沒有夏天的一年」,全球農產欠收,造成嚴重飢荒。
以飛機在平流層釋放二氧化硫技術上完全可行並且價格低廉,英國皇家科學院估計只要美金2500億元即可支付未來百年釋放二氧化硫費用。不說別的,單單美國去年通過的基礎建設及今年通過的抗通膨兩法案中,就有5600億美元用於對抗氣候變遷,但減緩溫升效果微乎其微。
以往聯合國及全球氣候能源界都避談「氣候工程」,將其視為禁忌,因為擔心如果民眾知道有簡單價廉的抗暖手段,會削弱支持能源轉型政策的力道。但近年聯合國IPCC氣候變遷報告中也不得不正視並討論氣候工程。
以能源轉型減碳而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希望2100年溫升控制在攝氏1.5度對人類經濟造成的衝擊實在太大,與溫升造成的負面影響比較,得不償失。此為耶魯大學諾德豪斯教授以氣候經濟成本效益分析得到的重要結論,諾氏並因此研究而在2018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依目前趨勢,全球終將覺醒,放棄不切實際的激進減碳政策,而改以本世紀末攝氏3度溫升之碳排作為減碳目標,輔以氣候工程手段,使本世紀末實際溫升控制在攝氏1.5度。看來這極可能是人類無法避免的選擇。
*作者為臺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