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對多位經濟學家的調查,今年中國的GDP成長率恐怕將會降到3.3%,顯然遠低於北京設定的5.5%目標。在全球供應鏈「脫中」、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快速下降等不利因素下,如何實現習近平在二十大所高唱的「中國式現代化」、重新拉抬已現頹勢的中國經濟,勢必將是李強入主國務院最艱困的挑戰。

「李強對習近平的真正價值,在於他的忠誠」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吳木鑾(Alfred Wu)表示,李強過去確實表現出親商、親西方的態度,問題是「李強對習近平的真正價值,在於他的忠誠」。 吳木鑾說,如果習近平真的按照官員的表現進行獎懲,那麼李強該像新冠疫情在湖北武漢爆發時的黨委書記一樣遭到罷黜,而不是被破例拔擢(李強不但沒有當過副總理,甚至從未在中央任職,這有違中共慣例)到國務院總理的位置。
華府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的專家林和立(Willy Lam)說,李強並沒有堪當大任的特殊政治成就,他很清楚自己的權位就是來自習近平。所以無論習近平讓他做什麼,他都會去做。「李強與李克強完全不同,他必須百分之百跟隨習近平。」林和立如是說。李忠謙專欄:錯誤解讀烏克蘭戰爭,恐讓台灣陷入真正的惡夢更多文章
如果吳木鑾與林和立等學者的看法準確,那麼習近平那些傷害中國經濟的政策—像是新冠病毒的清零策略、對房市危機的管理不善、對民間企業與企業家的打壓、甚至是對普京與俄羅斯的支持,李強未來又能改變哪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