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山專文:民國史料層出不窮,要如何明辨?

2022-11-10 05:50

? 人氣

抗戰紀聞書封照。(作者提供)
抗戰紀聞書封照。(作者提供)

子奇的〈民初出現的「第一流內閣」記〉和穆照的〈財政專家熊希齡四面楚歌記〉都是在寫民初的熊希齡內閣,這個號稱「第一流內閣」其實處處都在袁世凱的掌控之中,要人沒人,要錢沒錢,一籌莫展,就如文中所說:「當袁世凱打倒二次革命,挑戰勝餘威,預備完成獨裁制度之際,熊氏誤入迷途,做了傀儡總理,好似手無寸鐵之白面書生,搭上了强盜船,真是說不出的苦。」結果,所謂「名流內閣」竟搞到不明不白地變成「短命內閣」!子奇據我判斷應該是薛大可,薛大可(1881-1960)字子奇,湖南益陽人。在民初年間是報界名人,他與劉少少、黃遠庸同為報壇怪傑。他是湖南才子,也是文壇一傑,詩文均有根底。平生有一「悔不該」的往事,乃是在袁世凱稱帝時他列名「勸進表」,因此有人指稱他為「洪憲餘孽」。《亞細亞日報》是袁世凱任大總統後,直接出巨資,由薛大可出面所辦的御用報紙。薛大可一時成為帝制的要人,袁世凱登基,《亞細亞日報》率先改以洪憲紀元,並尊袁為「今上」。薛大可隨各方諂媚者上表稱賀,表文自稱「臣記者」。他晚年渡海來台,經常在港台報紙發表文章,我編過他的《薛大可憶往錄》於二0一七年出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慧桐的〈張作霖生平祇怕一個人〉、譚逸的〈張作霖學良父子與日本的恩怨〉和耕野翁的〈張作霖魂斷皇姑屯的珍貴史料〉的文章,無疑地都是圍繞在東北的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身上,這些資料有些是已經為人所熟悉了,但也有不少內幕。而金典戎寫的〈張學良殺楊宇霆與東北易幟〉談到:自從奉軍退出關外,張作霖被炸身死後,對於未來的決策,當時在內部顯然分了兩派:一派是以少帥張學良為首,主張擁護國家的統一,以犧牲小我。另一派則以元老重臣楊宇霆為首,主張憑藉日本的勢力,以閉關自守,不再接受中央的命令。金典戎(1904—1969),原名殿榮,字顯庭,山東掖縣人。東北陸軍大學畢業,跟過馬占山、馮玉祥抗日,後在南京中央陸軍大學任教。抗戰期間,主要擔任軍隊及軍官的培訓工作及從事戰略研究。抗戰勝利,隨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到東北,任東北行轅交通處長、哈爾濱警備司令。後回南京隨國防部長何應欽,皆任重要軍職,軍階為少將。在多家刊物發表軍事評論。一九四九年到香港後,在《天文臺》報發表軍事評論。關於張學良殺楊宇霆這件事,他說:「我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同張氏左右親信的一班朋友們如黃顯聲、張振鷺、譚海等人,在奉天國民銀行有一個小小的聚會,時間大概是當日下午五點鐘左右,不久張氏的承啟官裴某,慌慌張張的走了進來,一見黃、譚二人就說:『總司令到處找你們,還不快去。』」接著事情就發生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