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大限水之際,許多農田被迫休耕,但在彰化縣溪州鄉,有一位農夫一點也不擔心缺水問題,幫助他解決問題的是從以色列引進的滴灌技術。
今年全台面對67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許多縣市進入供5停2的第2階段限水,更不妙的是,台灣師範大學日前發布調查研究顯示,今年很可能出現梅雨季延後、雨水又少的「空梅」窘境。面對如此嚴重的缺水問題,民生、工業用水全都把矛頭指向占全台7成用水量的農業用水。
「農田用水沒有效率,給他(農民)一大堆水沒用到,到農田又流出去,把農田的水節省出來15%,可以給民生和工業用,也不會影響農作物生長。」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名譽理事長歐陽嶠暉,高分地抨擊農業用水效率不彰。「現在不省水,以後哪裡還有水可以灌溉農田?」彰化縣溪州鄉的農民陳蒼鄢,在全台鬧大水荒的此刻,他用水卻比別人更有效率,原本每年要用1125噸的水,改採新技術後,只需要500多噸的水,足足省水一半以上,他的關鍵就在於引進來自以色列的「滴灌」技術。
黃金廊道推廣滴灌技術
以色列位處沙漠地帶,自1960年代起,投資1.5億美元研究滴灌技術;而農委會自去年開始推動「黃金廊道」計畫,針對北從彰化埤頭、南到雲林北港推廣滴灌技術;這裡正是台灣高鐵所經路線,「高鐵之前評估出來,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方,就在這條黃金廊道上,很多人認為這和農民抽地下水來灌溉有關。」農水處副處長胡忠一談到為何滴灌技術要從黃金廊道做起,而陳蒼鄢的番茄田就在裡面。
滴灌技術,指的是將植物所需的水或肥料,一滴一滴的直接送到植物的根部。實地來到陳蒼鄢採用滴灌的番茄溫室,裡頭的地走起來還會揚起沙土,完全看不出有澆灌的痕跡,「因為水都已經直接送到植物的根部了。」灌溉水從水管流到各個滴灌口,再滲入土壤中給予植物水分,就不需要大面積的澆灌了。「這中間還牽涉到管線的分布、如何埋管,以及每一株農作物種植的間隔及間距,每一種植物適用的都不一樣。」胡忠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