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頎觀點:台中治安怎麼了?眼見真的能為憑?

2022-11-16 06:40

? 人氣

台中市長盧秀燕親臨重大刑案破案記者會。(圖/風傳媒資料照片)

台中市長盧秀燕親臨重大刑案破案記者會。(圖/風傳媒資料照片)

「慶記之都」或許是一般民眾對台中市治安的刻板印象,或是台中市民心中的痛。如去(110)年瑪莎拉蒂三惡少因車子擦撞打人事件,到今年6月台中從第二市場的山河滷肉飯,鬥毆打死人之後,隨即又發生滷味攤老闆被槍擊命案,還有洗車場開槍,雖然嫌犯都已落網,但民眾都憂心槍枝是否氾濫的問題,甚至10月份,神岡區一處閒置工廠,發現一具驚悚的水泥桶屍,相信在台中市民的心中,產生了不小的被害恐懼感,對於一般民眾而言,藉由媒體的報導,或是近來大選將至,可能成為政治攻防的焦點議題,形成台中治安差的刻板印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真的是如此嗎?

正因這一年來,台中的重大治安事件發生頻率較多且不尋常,且各案件的手段極度暴力兇殘,自然成為媒體追逐及報導的焦點,造成社會集體恐懼,人心惶惶。

這幾起在一年間內連續發生的暴力案件,引起新聞媒體高度關注以及持續性的報導,讓民眾感受到彷彿自己也生活在暴力事件當中,社會心理學家稱此為可得性捷思 (availability heuristic)。 亦即當新聞持續報導暴力畫面或驚悚說明時,民眾會將看到或聽到的生動細節存取加入自己大腦的認知捷徑中,日後若有相關暴力殺人事件的訊息發生,就會聯想起相關圖像及可怕描述,造成恐懼感。

也有學者成此為鮮活效應(vividness effect),亦即當面臨解決如重大暴力案件時,人們從記憶中提取與當前情境有關的資訊。因此,對解決當前問題而言,愈是容易獲取的事實,也就是有重大事件發生,會馬上從大腦提取過去曾發生類似案件,愈會被人們用來解決問題或做出決策。由此觀之,在滿足民眾知的權利同時,如何避免造成民眾人心惶惶,以及加強防杜類此事件發生的平衡報導, 也甚為重要。

基於上述,我們不妨來看看相關近十年來警政署的統計資料,台中市以全般刑案發生數而言,10年來逐年下降,110年(發生22,963件)較101年(發生28,533件)減少-19.52%。再以暴力犯罪發生數逐年下降,110年(51件)較101年(221件)減少-81.25%。也就是若以客觀統計數字觀察,近10年台中市刑案治安數據呈現平穩趨勢,尤其暴力犯罪下降幅度較10年前有顯著下降的趨勢。

再聚焦本(111)年度1-10月份六都每10萬人口全般刑案發生數比較,與去(110)年度相比,較去年同期減少17.49件(-2.63%)。發生件數低於另外五都。如下表一。

表一 111年與110年同期六都每10萬人口全般刑案發生數比較表。
表一 111年與110年同期六都每10萬人口全般刑案發生數比較表。

另再以民眾被害恐懼感最深的暴力犯罪檢視,本(111)年度1-10月份六都每10萬人口暴力犯罪發生數,較去年同期減少0.68件(-42.24%)。發生件數也低於另五都。如下表二。足見暴力犯罪案件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表二  111年1-10月份六都每10萬人口暴力犯罪發生數
表二 111年1-10月份六都每10萬人口暴力犯罪發生數

所以,新聞媒體的報導,以及選舉將至對治安議題的攻防,凸顯重大案件,眼見為憑真的是對的嗎?是否參雜了民眾被害恐懼感,加上可得性捷思法與鮮活效應的元素,影響著我們的判斷,失去對台中市警方維護治安的信任?值得深思。

讓人民免處於被害恐懼感的陰影,安居樂業,相信是每位民眾對生活的基本追求。治安的穩定與對治安的期盼與要求,當然是全體警察同仁都全心投入的結果,況且,中央、民間的民調評鑑各有理由,若有做不好的肯定要檢討改進,執政單局責無旁貸。但也同時肯定警察同仁的認真努力,從上述表一表二的評鑑資料,台中市的治安表現不俗。在肯定警察同仁不眠不休為治安工作付出的同時,不要因為這段時間適逢選舉,將曾經做過的努力被抹煞。或許,回歸基本盤,讓官方統計數字說話,民眾不受鮮活效應影響,理性看待相關統計資料,或許是減少被害恐懼感的最佳解方。

*作者為銘傳大學犯罪防治系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