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 年代,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的時候,當時農村經濟很頹敗,大概是我高中的時候就會開始思考農村和農民的問題。好比項羽學萬人敵一般,我為什麼會對政治開始感到興趣,因為政治可以改變這個社會貧富不均的問題,也可以改善貧窮者的生計問題。當時倒是沒有受到社會主義思想的吸引,猜可能是我受到國民黨教育的荼毒比較深,我會去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當時會去臺中一中附近,三民路上的三民書局翻書和雜誌,像是李敖的《文星雜誌》、胡適的書籍,還有李萬居、高玉樹、蘇東啟的事蹟。
參政意識萌芽
1971 年,我先考上台北工專,隔年決定重考,換考丙組,1972年考上臺大公共衛生學系。到了大學的時候,像在臺大校門口時常就有民主活動的舉辦,印象中就曾看過康寧祥、黃信介、黃天福的演講。在臺大校園裡,自己也先後參加像是醫療服務隊、大新社與台風社等比較關心公眾事務類型的社團,而這就讀期間,算我雞婆也好熱心也好,比如碰到說有學生在臺大宿舍從床上摔下來,我就會特別為這件事做一個專題報導,探討是不是宿舍老舊還是學生身體不適之類的問題,而我們做的這些報導,在當時往往都會引起一定的關注。
1978 年12 月,原定要舉行增額立法委員選舉,陳婉真和陳鼓應兩人的競選總部就設在台大校門口對面,不過後來因為台美斷交,選舉因而延後。當時我已經是退伍後就讀研究所時期,也有去看他們。再來就是1979 年,黃信介先生在籌備《美麗島》雜誌,創刊發行第一期就開始在台大promote,當時我就很熱衷、也很投入。記得《美麗島》雜誌只出版到第五期,國民黨就受不了批評,12 月國際人權日在高雄發生了鎮壓事件,大概是這樣。1978-79 年,我在臺大就讀研究所,同時我也在《臺灣時報》擔任記者;我在金門服兵役的時候,吳基福先生透過我台大的老師羅俊男教授,介紹我去報社上班。
《臺灣時報》想要找一位專業的醫藥記者,派駐在台北辦公室,因為《臺灣時報》總報社在高雄。但也因為我這個特派員,對於這些政治新聞特別感興趣與了解,所以也會讓我負責採訪報導這些黨外人士與政治新聞。記得許信良擔任桃園縣長的時候參加橋頭遊行,監察院以擅離職守,簽署污衊政府之不當文件,參與非法遊行活動,並違法助選等理由彈劾他,我也有採訪過這事件,還因此得獎。在黃信介籌備美麗島雜誌的時候,我就時常出現在台北市民族西路「黨外競選團總部」採訪新聞,一天到晚常見到姚嘉文、林義雄、黃信介、呂秀蓮、施明德等人進進出出。印象很深刻的是,施明德當時好像是擔任總幹事,記得他對我說他隨身帶著一個小背包,裡面裝著盥洗用品和一套換洗衣物,若有萬一隨時準備逃亡。此時,應該可以說是我真正投入和參與台灣的民主運動,親眼見到這些台灣民主運動的先驅,不然以前就只是在台大校門口作為一位聽眾從旁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