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多數觀察家都對此次會談評論說:從結果論,可謂是「短多長空」,就遠程和平目標而言並不能太樂觀。
根據中央社報導,在中美關係方面,習近平說,中美關係不應該是「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是機遇而非挑戰。「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雙方應該正確看待對方內外政策和戰略意圖,確立對話而非對抗、雙贏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調。」習大帝還說,自己高度重視拜登有關「四不一無意」的表態,並稱「中國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
習近平強調,美國有美國式民主,「中國有中國式民主」;「所謂『民主對抗威權』不是當今世界的特點,更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
習近平說,美國實行資本主義,中國則是社會主義,雙方走的是不同的路。這種不同,今後還會繼續存在。「中美相處很重要一條就是承認這種不同,尊重這種不同,而不是強求一律,試圖去改變甚至顛覆對方的制度」。習認為,美方應將有關承諾體現在具體行動上,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習近平的這套說法很經典,因為他在 20大之後,確實已經將中國大幅扭轉到不中不西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計畫經濟道路。他一直嘗試要完全掌控監視人民的統治模式。更重要的,西方國家,大抵都已看清楚「說一套做一套」其實就是中國。
昔日的「寬廣太平洋」已擴張為「寬廣的地球」
猶記 2014年在 2014年 7月 9日,習近平在中美第六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第五輪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的聯合開幕式中,發表題為《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演講致辭時,他曾呼籲:「我始終認為,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然而事隔 8年之後,習大帝的話語中已經從昔日的「寬廣太平洋」擴張為「寬廣的地球」之長臂空間表述了。
據 BBC 的報導分析稱,雙方此次會議氣氛融洽,可謂雙方都能接受,也有得分之處,這為兩大國之間所有的眾多矛盾,包含台海議題有了推進的空間。不過,是否能有實質進展仍然需要密切觀察。
「兩位領導人坦誠地談到了各自的優先事項和意圖,但實質性的協議共識並不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講師宋文笛告訴 BBC 如此說。
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計劃項目主任孫韻對台灣媒體中央社強調,美中兩個大國對於何謂更穩定的關係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台灣議題上。她說:「如果我們期望這場峰會神奇般地挽救這段關係,使其恢復到更好的狀態,我認為我們需要看到更多具體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