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日近,各候選人無不卯足全力衝高選票。但你知道嗎?在複雜多變的台灣地方選舉制度中,原住民市議員候選人所遭遇的選舉態樣與非原住民的選舉制度截然不同。而都會區原住民市議員選舉受到特殊地理環境與族群網絡影響,更使選情變化難測,在首都台北市如火如荼進行的原住民市議員選戰,便是我們關注都會區原住民族選戰的第一步。
目前設籍於都會區的原住民人口數已達原住民總人口數 48.76%,也使得都市原住民族相關議題日益重要。都會區族人的族群背景、社經地位組成相較原鄉地區多元,選戰中如何提出具體可行政見回應族人需求,考驗著候選人的智慧。
「台北市平地原住民市議員候選人吳郁瑾,誠心拜託您也為我們的首都、我們同樣生活在一個島嶼上的家人多出一點力量,讓我們台灣在未來可以擁有更美好、更進步、更有自信的新願景!」台北市平地原住民議員候選人吳郁瑾 Sawmah 在造勢活動上帶領競選團隊高喊著,臺下的支持群眾也報以競選口號、旗海翻騰,盼望眼前這位候選人能將選民的聲音帶進議會殿堂。
然而,即使是像吳郁瑾有民進黨政治幕僚的12年專業經驗,提出多樣政見如增設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聚會所,突破近年來台北市原住民族公共政策進展有限的困境,但台北市兩個原住民市議員席次,連續三屆都由相同兩位資深議員擔任,若要異軍突起實是一大挑戰。這也讓人好奇要翻轉台北市原住民市議員選戰,究竟要面對何等困難?這也讓人好奇要翻轉台北市原住民市議員選戰,究竟要面對何等困難?
眾裡尋選民千百度?都會區原民議員選舉如大海撈針
候選人若要獲得選民神聖的一票,首先一定要能接觸選民、讓選民認識候選人。不同的是,一般縣市議員的選民多半在特定行政區內,但依照《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原住民市議員的選區範圍涵蓋整個縣市。以台北市為例,全台北市共有八個選區,第一選區是北投/士林、第二選區是內湖/南港,以「地方」作為選區劃分;但到了第七選區平地原住民與第八選區山地原住民,卻是以「身分」作為選區劃分,也就是說,具有原住民身分的選民分佈整個台北市,要在偌大城市尋覓選民,絕非易事。
全台北市原住民設籍人口近一萬七千人,散居於十二個行政區,相比「連任優勢」明顯、知道如何接觸選民的兩位現任台北市原住民市議員,吳郁瑾競選團隊總幹事簡年佑 Akoy 在規劃拜票行程上就很吃力:「在台北市很難安排拜票,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選民住在哪裡,所以大部分時間花在要怎麼遇到可以投票給你的人。」
一樣為民進黨籍的台北市山地原住民議員候選人陳慧君 Mulas,先前在原住民族電視台民擔任主播/專題記者長達14年,初次投入選戰也是整日跨區域來回奔波,尋找可以投票給他的五千多位選民:「別人去掃街拜票,路上遇到的都是他的選民;而我是走遍整個大台北,卻不知道我的選民在哪裡!」所幸在幾個月的努力下,原先一天只能拜訪到個位數選民,現在每天都能接觸到雙位數以上選民,選民甚至還會主動幫忙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