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打過3次戰爭,領土爭議是開戰原因,而1962年爆發的第一次中印邊界戰爭至今已過60年,曾任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客座研究員的利達雷夫撰文表示,此戰爭使得中印雙方走向永久敵對狀態,且中國藉由戰勝的優越感,不斷加劇緊張局勢來施壓印度。
關注國際關係的美國雙月刊《國家利益》(TNI)21日刊登利達雷夫(Ivan Lidarev)的文章,內容稱就算印度和中國身為亞洲強國,互相競爭區域領導權,終究會走向對立,但1962年的邊界戰爭,促使崛起的雙方從有限度的競爭,變成持久的敵對狀態。
印度和中國的邊界爭議一部份源自於「麥克馬洪線」(McMahon Line),這是1914年英屬印度和西藏協議所畫的雙方東段邊界,且涉及西藏獨立地位,把西藏視為其一部分的中國至今不承認此線,但自英國獨立的印度認為這是歷史邊界,自此與中國持續有領土爭議。
1959年的西藏起義後,印度與中國在邊界有零星衝突,而在雙方談判未果,印度又拒絕中國提出的外交解決方案,中國採取更激進的軍事行動,跨越麥克馬洪線占據爭議領土,中印第一次邊界戰爭隨即開打。此戰爭進行1個月又1天,印度傷亡較中國慘重,中國算是打贏此戰爭,也讓雙邊關係更加敵對。
利達雷夫表示,印度把中國視為最重要的國家安全威脅,中國卻沒有擔憂印度的軍事能力,並稱曾有中國知名專家告訴他,既然中國打敗過印度,就能再打敗他們。他直言,1962年的戰爭讓中國產生優越感,只把印度當成次要威脅,反而更憂心印度和美國可能結盟。
打敗印度增加優越感
利達雷夫指出,中國的優越感也讓其願意升高緊張局勢,分別在1986、2013、2014、2017和2020年發生邊界衝突,「從中國角度來看,加劇緊張的做法相當合理,因為印度不敢與中國開打,小規模衝突變成戰爭的風險很小。北京當局認為,利用升高緊張局勢來施壓印度具有明顯優勢」。
The 1962 border war resulted in a Chinese victory and has acted as the catalyst for an enduring adversar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eijing and New Delhi. https://t.co/TWaXkXs8ye
— National Interest (@TheNatlInterest) November 22, 2022
「1962年的戰爭讓印度把中國看成嚴重安全威脅」,利達雷夫說,這讓印度在軍事和內政上對中國的看法更敵對。他表示,為了避免中國再次主動進攻,印度大量增加國防預算,推動軍事改革,並研發航空母艦、「烈火2型」(Agni II)和「烈火3型」(Agni III)中長程飛彈,甚至是核子武器。
利達雷夫稱,時任印度總理瓦傑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1989年在給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的密函中表明,取得核武是為了反制「1962年對印度進行軍事侵略行為的國家」。印度國內把中國當成安全威脅的輿論,也成為印度政府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