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個地方選舉,但是因為已經被拉到了「抗中保台」的層次,所以其結果被解讀將會對兩岸的關係會造成影響,如今執政縣市大幅縮減,是不是說曾經讓蔡英文創下得票紀錄的這一招已經不靈了?
眼看著以國民黨為主的在野黨候選人攻城略地,民進黨的氣氛顯然是低迷的、是難過的,當然執政有執政的包袱、防疫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是選舉結果比2018年還要令他們失望。
看著地圖上綠色的部分一路縮小,除了選民對民進黨的候選人不滿意之外,這還代表了代表了什麼意義?難道說台灣的選民已經不在意是否「抗中保台」了嗎?
實際講起來,這可不一定,因為九合一選舉是地方選舉,不少評論人士或者台灣所謂的名嘴也認為縣市長的選舉,首要看的應該是候選人的願景和政見,但是喊出了「抗中保台」,反而轉移了焦點。
躍躍欲試選總統
總統大選的策略要複製到地方選舉,看來是不靈了,但是相對於民進黨的愁雲慘霧,在野的國民黨和民眾黨高層可能是摩拳擦掌,把這次地方選舉當成是他們參加2024年總統及國會大選的敲門磚與試金石。
被認為與中國關係比較好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還有「兩岸一家親總比兩岸一家仇要好」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向來不隱瞞他們有意在2024年競逐總統大位。
而這次國民黨將多個原先民進黨執政縣市翻盤,自然會讓朱立倫信心大增,主席位子似乎穩了,但是他面對的問題是,每當情勢看好的時候,國民黨就會內鬥、到時候是否會是他代表出馬,恐怕還是未定之天。
成立三年左右時間的民眾黨從民進黨手中拿下新竹市市長,有了他家鄉這個根據地也會讓柯文哲更加起心動念加入戰局,柯文哲的問題是雖然必然定於一尊,但是從民眾黨在這次選舉中、其他縣市長和議員的結果並不理想看來,他能否形成一股有效勢力影響選舉結果,恐怕還得觀察一陣子。
轉移焦點和不團結
當初民進黨喊出「抗中保台」,目的就在令選民們在意對手的「中國連結」、「紅色關係」,但是這種策略不但轉移了焦點,也讓淺綠和深綠出現了對立,這次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失敗,不團結也是因素之一,不然團結的民進黨的戰力是很驚人的。
如果說這次的選舉結果意味著台灣的民意已經從「反中」轉變到「親中」了,那也未必,在地方選舉當中,決定輸贏的因素遠多過於總統選舉,而且不少台灣民眾是把中國視為另外一個國家,不是北京當局口中的「祖國」。
另外按照台灣的體制,兩岸事務是由中央層級執掌,地方只有遵循,不能自創一格、另闢蹊徑,而且兩岸關係是否能夠和緩,很大的因素是在中國,所以未來的兩年時間恐怕台灣政府也好、北京當局也罷,都不會出現轉變。
還有就是以2018年上一次的九合一選舉為例,民進黨也是表現欠佳,但是反而讓民進黨警覺,從而團結一致,再加上當時的「香港因素」,才會令蔡英文在2020年競選連任時創下817萬的得票記錄。
雖然九合一選舉有點美國期中選舉的味道,但是差別還是很大,現在就把地方選舉的選票預估成未來總統大選的選票,可能還太早了一點,兩年的時間會出現很多變化,人民做出選擇、政治人物勝選可能還是謙卑一點比較好。
*作者為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