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觀點》一個矛盾、兩個困境、五大挑戰─中國經濟不再耀眼

2022-12-18 07:00

? 人氣

台灣、中國撫養比。(台灣銀行家雜誌提供)
台灣、中國撫養比。(台灣銀行家雜誌提供)

更嚴重的是,人口紅利不再與薪資成本不斷成長,使過去依靠大量且便宜人力吸引投資,大量生產並出口以推動經濟成長的模式出現疲乏,難以提供中國足夠的經濟成長動能。因此,如何透過創新提高勞動生產力,以及刺激內需消費進一步釋放,將是習近平政府對抗人口老化的政策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兩大困境之二 與西方脫鉤成莫大挑戰

再者,自2018年美國時任總統川普(D. Trump)對中國發起貿易戰起,美中脫鉤已經走向現實與必然。因為,對習近平而言,國家安全及共產黨政權的延續是不可退讓的底線,而美國所指控之黨國體制下的不公平競爭,乃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計畫經濟的一部分,也是其經濟崛起的關鍵。所以,西方要求北京當局的公平競爭條件或市場經濟全面改革,不僅涉及經濟之爭,更是體制之爭,甚至是政權保衛戰。

在雙方觀點不可調和之下,北京當局面對西方在各領域的持續挑戰及壓抑,去美國化或「與西方脫鉤」便成為習近平的另一個重要施政邏輯,這也帶出了「內循環」及「科技強國」的戰略思維,也是貫穿「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目標」的主旋律。只是,在當前美國一手建立的國際金融體系中,習思想的經濟政策與改革必定不受歡迎,相關政策風險也影響中國經濟成長與金融市場表現。例如為解決不均矛盾的「共同富裕」戰略,以及反壟斷措施對科技巨頭的新規,都直接衝擊中國企業獲利表現;又或是平均教育權的補教業雙減新規,對演藝圈、直播業整改等等,也都令相關產業發展嚴重受阻。

此外,科技自主戰略的中國製造或中國標準,在中國政策引導下的投資,必讓企業大量投資在中國相對國際落後、沒有比較利益,但對國家而言是關鍵產業與技術的領域。例如大量投資在半導體產業,短時間必然是低收益或賠錢的投資項目,致使未來如紫光集團破產的案例恐層出不窮。

中國經濟的五大挑戰 經濟體制轉向與產業整改的後座力堪憂

在中國的主要矛盾轉為「不均」,以及內外兩大困境抑制人口成長與技術進步的情況下,中國是否會重現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因「中等收入陷阱」而陷入經濟衰退的局面,還是藉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打造另一個中國例外論成果,成為全球關注議題。這不僅影響中國,也影響著全球經濟成長,更將造成全球地緣政治及經貿規則的重塑。然而,目前有五大經濟挑戰,橫亙在中國往「共同富裕」理想邁進的路途上:

第一,「共同富裕」及國進民退的經濟體制轉向、經濟發展走向左傾。面對國內外經濟結構的困局,以及國家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過去的成長引擎已無以為繼。因此,為了釋放因不均而壓抑的人口問題,遂必須做深刻的體制轉型。但無論是「共同富裕」或美中對抗,習近平都需要更強大的資源與領導威信方可貫徹其思想,這也是在二十大人事布局上,習近平及共產黨領導高層更加集權的原因。然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由數十年緩步向右走,突然向左轉,短時間國內企業與民眾必會水土不服,且國家加大對市場及產業發展的干預,將導致不公平且無效率的市場環境,國進民退的情形加劇,過去10年引以為傲、充滿創造力與活力的科技資訊業,更是首當其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