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庫「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台亞基金會)9日發布《台灣與台商企業形象新加坡調查報告》,新加坡駐台代表葉偉傑表示,僅管經歷COVID-19疫情、烏克蘭戰爭等對全球造成重大影響的事件,新加坡和台灣的穩健紮實經濟夥伴關係仍保有韌性,「我特別感到欣慰」。
台亞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直言,新南向政策是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就是展現台灣的軟實力,增加各國對台灣的好感度,「所以形象很重要」。他指出,在新加坡15個投資國中,台灣形象排名第3,僅次於瑞士和日本,而台灣形象優點是守法、守信用,要提升的是國際觀。
我國駐新加坡代表梁國新說,台灣和台商的形象在新加坡受肯定,這是台商多年努力成果,而新加坡與台灣所簽《台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2013年生效,是首個和台灣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東南亞國家,且2022年1至7月,新加坡仍是台商投資第1大目的國。
葉偉傑指出,COVID-19疫情期間,新加坡和台灣雙邊貿易沒有下滑,2020年還成長13%,2021年更增加30%,且2021年新加坡對台灣貿易額為750億美元,占台灣與所有新南向國家貿易總額一半,「反映我們2個經濟體的互補特性,以及我們的企業對彼此的高度信任」。
台星關係穩健紮實
葉偉傑提到,台灣台達電子在新加坡開發智慧農業,大力支持新加坡在2030年以前,達到當地生產食材可滿足其國內30%營業需求。另外,新加坡要求2030年起只能登記電動車,因此與台灣睿能創意(Gogoro)合作,在東南亞市場引進智慧電池和創新雙輪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網絡。
葉偉傑也說,星展銀行(DBS)2023年完成收購花旗銀行在台灣的零售銀行業務後,將成為最大外資銀行,「我們希望星展能成為未來台商在致力拓展亞洲業務時的好夥伴」。新加坡科技工程公司(新科工程)2021年取得高雄捷運紅線延伸工程案,2022年再標到黃線開發案。
調查顯示,新加坡對台灣的印象主要在藝文和美食。曾任駐南韓大使的葉偉傑分享說,南韓主要企業在外國進行宣傳時,會把文化產業一起帶過去,像是三星的新品發表會,會邀請當紅明星藝人出席,同步強化當地人對南韓科技與文化的印象認知,此舉具有互補效應。
台亞基金會執行長楊昊強調,此調查呈現對台商需求、夥伴對台認知的了解,調查結果能協助政府推動政策及台商投資新加坡進行相關改善,而新加坡是台灣長期重要合作夥伴,雙邊關係「穩健紮實」更是新南向政策旗艦計畫優先合作國家,產業及智庫也有往來互動,相當重要。
對台印象藝文為主
執行此調查的台亞基金會兼任資深研究員徐遵慈稱,不同於先前進行調查的越南、印尼、泰國,這些國家和台灣經貿往來以製造業為主,新加坡和台灣則是金融服務業,更是台灣高科技對外樞紐,其中台灣聯華電子(聯電)在未來對新加坡會有近50億美元的擴廠計畫。
該調查於2022年中進行,針對目前與台灣有商業往來的100位新加坡企業中高階級人士進行調查。根據報告,受訪者認為新加坡與台灣應加強合作領域中,觀光旅遊居冠,其他還有半導體、智能電子、跨境電商、數位和資通訊服務。約59%受訪者認為,台星在全球供應鏈合作密切。
報告亦稱,比較台灣、美國、中國在新加坡、泰國、越南的形象調查,台灣在這3個東南亞國家的形象均在前3名,美國在新加坡僅排第8,中國在這3國都沒排進前5名。企業形象比較部分,中國企業只在泰國排名較佳,台灣在3國均排第2名。
根據報告,受訪者接收台灣相關資訊的管道,來自新加坡國內網路新聞、國內電視新聞及節目分占53%、50%,而國外網路新聞占45%。受訪者也透過社群平台接收台灣相關資訊,主要是臉書(Facebook)、YouTube、Instagram,分占90%、86%和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