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嚴重的是,月薪制勞工還算是待遇較好的勞工,如果再加上時薪制、日薪制、績效制、按件計酬勞工(高達124萬人),勞工總數將膨脹到898萬人,不管是月薪平均數或月薪中位數都還更低。
根據主計總處2017年調查,898萬名勞工的平均月薪只有37703元(比月薪制勞工平均48790元,少掉11087元),其中有高達305萬人月薪不到3萬元(占比33.96%);相形之下,只有163萬人(占比18.94%),月薪超過5萬元。
薪資成長遠不及企業獲利成長,即使是薪資較高的金融業也不例外。2017年金融從業人員平均月薪8萬6284元,是全國平均月薪1.73倍,儘管兆豐金2017年稅後純益 266.15 億元,年成長18.8%,但員工平均薪資卻比2016年衰退0.86%。另如國泰金,2017年稅後純益高達567.7億元,年成長18%,還創下歷史次高,但員工平均福利費用卻比2016年衰退12.8%,創下近三年新低。
其次是通膨壓力。薪資上漲有限,生活已經不易,不巧卻在2017年遭遇一例一休引發的通膨壓力,導致生活負擔更大。2016年底通過勞基法修法,由於商家預期將提高加班費支出,從2017年1月起,就開始陸續傳出各種物價調漲。例如八家長途客運(包括統聯、國光),從3月開始調高票價,漲幅從3%起跳。餐飲店也陸續漲價,例如麥當勞、肯德基、鬍鬚張、八方雲集、星巴克、怡客、85度C、COCO壹番屋等等。另如診所協會估計,將有三到五成診所調高部分負擔費用。芝麻街美語也將每天收費調高25元,學生家長一個月要多付500元。甚至連聲寶和東元等家電業者,也宣佈將調漲部分家電售價。2018年3月,國泰金控公布國民經濟信心指數調查,物價上漲預期指數高達88.99,比2月77.6提高11.3,創下2012年6月以來新高。高達62.4%民眾認為,2018年通膨率會超過1.1%。
然後談股市投資。儘管台股從2017年5月至今,股市上萬點已經14個月,也是28年來最長的萬點行情,但一般散戶卻相當無感,也很少轉化為民間消費熱絡。主因是台灣散戶已大幅減少,交易量占比從2000年88%降到2017年54%,融資餘額也從5553億元降到1419億元,交易戶數也從189萬戶減為130萬戶,約有三分之一散戶已經離開台股。
散戶無感,外資卻頗有感,因為這次萬點漲的主要是權值股,前50大權值股占大盤權重69%,外資持股超過40%就有20檔,上漲貢獻大盤高達1210點。反觀散戶高達81%的OTC,2017年5月指數只有134點,相較於2000年萬點行情時的257點,顯然還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