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做法可能造成台灣民眾不滿的説法,不是沒有根據的,例如2409家因為「補件不齊全」的台灣廠商當中已經有1800家決定不補件、等同放棄中國市場。
受到影響的廠商表示,中國提出的所謂「補件要求」根本就是要台灣廠商交出配方、製程等等企業生產機密,負責輔導廠商申請的台灣衛生福利部官員也説北京方面根本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説法或者規定。
貿易與政治
有些廠商即便委曲求全地以「中國台灣」申請也還是遭禁,這次和先前幾次禁止台灣產品進口不一樣的地方是,之前的理由有蟲害、檢出殘留禁藥等等食安理由,這次則是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對被禁原因毫無頭緒。
現在也有「反制裁」的聲音出現,認為台灣應該強硬起來,這一派的看法是政府口口聲聲說中國以不符合世貿組織規章的貿易障礙禁止台灣產品,台灣就應該採取報復措施,不但對等禁止中國產品進口、也要禁止中國必須要的台灣產品出口中國。
換句話說,這一派要的就是兩岸展開貿易戰,貿易戰結果自然是兩敗俱傷,但是如果有任何一方覺得貿易戰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話,那也可能太小看對方或者過於看重自己的重要性。
北京的敵意,台灣方面當然是滿滿地感受到了,而且這個敵意還沒到底,接下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台灣產品被中國禁止進口,也許更大的風暴還在後面、如何擬定對策將考驗民進黨政府的智慧與手段。
*作者為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