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雖已於12月初放棄清零,逐步解封,但全球各大經濟機構普遍預估,中國2022年全年的經濟增速(GDP)應只有3%左右,遠低於當局預設的5.5%GDP成長目標。部分經濟專家表示,中國若重回成長優先的發展軌道,明年GDP可望保5%,不過,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房地產低迷和地方債務等嚴峻挑戰下,中國經濟恐難再回到高成長的榮景。
中國清零防疫三年,付出極高的經濟代價。
去年中國的GDP增速原已從2020年的2.3%低谷,強力反彈至8.1%的高成長。但好景不常,面對重燃的疫情,中共自今年4月起祭出層層加碼的封控,再讓經濟大滑坡。
2022年GDP估約3% 改革開放以來第二低
根據世界銀行、國際貨幣組織等機構的預估,中國2022年全年的GDP成長率恐落在2.8%-3.2%左右,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次低區間,遠低於當局所預設的5.5%成長目標。據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中旬的統計,中國2022年前三季的實質GDP年增3%。
清零民怨高漲引爆的白紙運動,終於撼動中共高層於12月初解封,但這一年來所付出的經濟代價之大,「手停、口就停」的農民工感受最深。
一位因議題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51歲湖北省民告訴美國之音,他村里的農民工這一年收入銳減、甚至歸零者,大有人在。
他說:「我們這個村里面,像60年代這一批人,他們出去打工的,就像我哥、嫂子他們,我們這個村里面好多他這個年齡層的,是在沿海地區做小工的,就在一年前,他們的年收入一般是10幾萬、20萬(人民幣),但是今年的話,只有兩三萬(人民幣),而且很多人還會沒有了,就是這個現實。」
農民工收入銳減九成零售業現倒閉潮
他說,自己收入銳減後,已將支出由先前的每月超過5000元人民幣降至3000元人民幣以下。慶幸的是,他們家族成員大都無負債,日子還過得去,只要沒有大宗支出或遠行,日常用度仍可支應。
但他說,他認識城裡很多朋友有房貸、車貸要固定還款,都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撐過來的。
除了個人收入銳減,包括小餐廳在內的零售業也因人潮頓減而被迫歇業,引發最新一波的倒閉潮。
據港媒《香港01》引述「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中國已有49.6萬家的餐飲相關企註銷登記,這還不包括190萬家關閉的零售業,例如,知名超商家樂福前三季已關閉超過50家分店,而兩大家電零售巨頭蘇寧易購和國美電器也已先後申請破產清算。
對此,香港智易東方證卷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藺常念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一清零,人都被關在家裡,除了買食物,不會有其他餐飲或娛樂等消費需求,等於經濟活動按下暫停鍵。
他預估,中國的零售銷售今年至少掉30-50%,加上製造業的供應鏈也出現斷鍊,例如,蘋果iPhone手機最大組裝廠富士康鄭州廠11月時因防疫和工資爭議而導致員工抗議,重創產能。
他說,這些支柱產業的蕭條對中國今年的GDP成長最壞恐有3個百分點的損失影響。
明年第一季中國經濟可望復蘇?
雖然解封初期,中國染疫人數激增導致復產和經濟回穩的步伐蹣跚,但藺常念對中國解封後的經濟復甦頗具信心,他說,中國祇要不再封關,老百姓可以出門賺錢、消費,中國經濟會逐漸反彈,最快應該明年第一季就可以看到復甦的跡象。
藺常念說:「12月份來了一個180度的轉變,那麼我看,就算是2022年不好,那麼2023年也是一個複甦的年,2022年就是12月份有復蘇,但是真正的複蘇,我看,要到明年第一季,中國的經濟才會真正的複蘇,明年很可能可以看到5%的經濟成長,今年有2%已經是非常好的了!」
位於台北的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研究員邱達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說示,由於今年基期低,各界普遍看好,中國經濟至晚明年下半年會反彈,再加上,北京祭出低利率的貨幣寬鬆政策,來鼓勵投資,又拿出1萬億人民幣的資金來刺激景氣,明年經濟保5%的機率頗高,不過,長期來看,中國難返高成長的榮景。
邱達生說:「明年有希望保5%,因為今年的基期低。但是如果把時間拉長,未來5年、未來10年的話,保5%就非常困難了,可能沒有辦法達到它(中共)所要的5.5%的平均經濟成長。最主要原因是,它不能夠一直倚賴貨幣寬鬆。至於財政擴張的部分,它現在已經沒有本錢去處理了,因為過去中國的財政擴張都是交由地方來執行,但是2009年的大水漫灌傷害中國經濟的根基很深。(中國總理)李克強未來會下台,但是他在7月就講說,不搞大水漫灌,其實不是不願意搞大水漫灌,是沒有本錢搞大水漫灌。」
中國高成長榮景不再?
邱達生說,中國於200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後,拿出高達4萬億人民幣救經濟,但大水漫灌的結果導致地方政府和部分民企過度借貸,財務惡化。他說,也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政府這一年來不得不緊縮對部分行業的監管,因為「那是中國經濟活血化瘀的過程」。
不過,官方對房企的緊縮銀根,卻導致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而無法再以債養債的房企,則一一陷入債務違約的破產危機中,還導致興建中的建案無法如期交屋的爛尾樓風暴。
為了挽救房市,中國政府已陸續出台資金紓困方案、以及「保交樓」的專項借貸等政策支持,不過,香港智易東方的藺常念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救不起來。
藺常念說:「房地產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負債實在是太高了,你要解決這個問題大概要用10萬億元,這個代價真正是太高了,國家也負擔不了,現在的政策就是,財務比較好就救,如果是債務太大,就讓它倒閉,這樣來淘汰一些(財務)過度寬鬆的內房(企業),把現在手上的項目完成交樓給消費者,那就完成任務了。」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2月15-16日主持中央經濟會議,並做出2023年經濟工作的五大結論,包括,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二、建設現代化產業。三、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鞏固公有製經濟和支持民營經濟。四、更大力度吸引外資,對外開放。五、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例如,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等等。
對此,外界解讀為,中國的施政已重返到促成長的發展重心。
中國景氣刺激措施效果有限?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Bert Hofman)以書面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的景氣刺激方案,效果有限。
郝福滿說:「在貨幣政策方面,低利率不會帶來更多投資和消費,因為投資和消費信心偏低。在財政政策方面,包括史無前例的減稅和土地銷售減緩,代表主負責籌措政府支出的地方政府苦無資源,只能透過表外借貸(off-balance sheet borrowing)來提高支出。」
表外借貸指的是地方政府透過融資平台取得的資金,因其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所以,有「隱形債務」之稱。
美國投行高盛曾發布報告估計,中國的地方債於2020年底增至53萬億人民幣,已達中國GDP的52%。對此居高不下的地方債,分析人士都警告,恐為中國經濟的不定時炸彈。
郝福滿為前世界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他認為,中國未來15年仍有機會年年保持5%以上的GDP增速,但「完全改革」將是關鍵。例如,他說,雖然中國人口快速老化,但退休年齡的改革將抵消部分勞力缺口;其次,新生代的勞工教育程度較高,將有助於提升生產力,而戶口制度的改革則有助於釋出農村勞力到城鎮工作。至於金融改革,包括金融科技規範和年金投資工具的改革則可產生較好的資產配置,以及降低基建和房地產的過度投資,諸如此類的完全改革才能維持高成長。
中國若採有限改革GDP下調至3.9%
不過,郝福滿也警告,如果中國祇能做到「有限改革」,據他的模型推估,中國未來15年的平均GDP就可能從4.5%的基線下調到3.9%。
他說,中國未來的GDP驅動力將來自擴大家戶消費。近期的解封將有助於重振消費信心,不過,中國須強化年金制度,並建構社會安全網,以鼓勵人民消費,不再拼命儲蓄。在投資人信心方面,除了降低地緣政治緊張情勢,中國也應儘速釐清「共同富裕」政策並終結對消費科技業一年多來的整頓風暴。
針對中美芯片戰,郝福滿說,美國近期祭出的對華芯片禁令範圍很廣,中國恐將朝加速發展自主科技,並向世貿組織申訴來因應。
不過,世貿組織仲裁耗時,加上其上訴機構自2019年底即停擺至今,使得裁決結果幾乎不具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