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最痛心台灣媒體矛頭極少對執政者!」上報王健壯:罵在野黨像罵兒子

2022-12-29 09:00

? 人氣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28日舉行「我們還有媒體公共領域嗎?」講座,並邀請《上報》董事長王健壯到場主講。(鍾秉哲攝)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28日舉行「我們還有媒體公共領域嗎?」講座,並邀請《上報》董事長王健壯到場主講。(鍾秉哲攝)

政媒關係近年備受關注,政治大學傳播學院28日舉行「我們還有媒體公共領域嗎?」講座,邀請《上報》董事長王健壯、曾任總統蔡英文文膽的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姚人多到場主講。王健壯感嘆,台灣媒體至今已成為黨同伐異的工具,作為40多年的媒體人,無法想像台灣媒體在擁有新聞自由後,還能走到如今這般不可思議的關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談到過往媒體多被期待為撐起公共領域的角色,王健壯指出,台灣民主化30多年後,公共討論的質量似有萎縮情況,大眾恐失去理性討論平台,多元是公共領域的必要條件,提供多元觀點也是媒體天職,但當媒體開始追求「另類事實」,甚至只呈現另類真相時,就與公共領域背道而馳,也失去公共領域的功能性。

王健壯說明,公共領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石,媒體追求真相是最初和最終目標,但當今政治人物把漠視真相作為常態,如選舉時部分政治人物扭曲真相,而媒體也有樣學樣模仿政壇,導致事實在選舉期間被消失,這些讓真相凋零的媒體也不再是外界所期盼的公共領域。

王健壯:媒體成黨同伐異的工具

「台灣的媒體在模仿台灣的政治。」王健壯直指,台灣的政治與全球民主國家相同,逐漸走向極端化,媒體也開始走向政治極端,但當台灣媒體被多數人用政黨顏色、統獨認同來區分時,同樣的就不再具備公共領域的功能性,且此刻台灣絕大多數的媒體,都變成政治鬥爭的政治鬥場。

王健壯以台灣的政論節目為例解釋,台灣現在的政論節目分為邀請政治光譜兩極對立的人物辯論,以及尋找觀點相濡以沫的「一言堂」方式討論,很難找到理性辯論、理性批判的節目,且共同認知的事實真相,才能讓辯論有對話的可能性,但如今卻很難在台灣的政論節目中出現。

王健壯直言,台灣媒體已不再是反對者,反成政治附隨者,儘管台灣媒體並非中國黨媒,但台灣媒體現在都有政治立場,呈現的也不再是多數人觀點,變成黨同伐異的工具,甚至部分媒體已被政黨主導。王健壯感嘆,作為40多年的媒體人,無法想像台灣在有了新聞自由後,還能走到這樣不可思議的關頭。

社群媒體是全球的公共領域?王健壯:網紅與酸民實質統治網路

面對在21世紀飛速發展的網路,王健壯提到,言論自由理論的支柱,包括要有更多的言論,及言論能如同市場般進行交易,從此角度觀察,網路確實有相關功能,但過多的言論卻造成副作用,且雖然網路社群因門檻低,的確比媒體更像言論市場,但網路社群媒體的言論,卻多為「劣幣驅逐良幣」的劣質言論。

王健壯認為,外界原以為網路會成為全球性的公共領域,但事實上網路連成為國內的公共領域都做不到,尤其社群媒體比傳統媒體更放大政治兩極化,社群媒體的真實是同溫層、演算法的真實,且謠言、謊言的流傳速度更快、範圍更廣,「網紅與酸民是實質上統治網路的那些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秉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