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於去年12月27日親自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正式拍板義務役役期自2024年起延長為一年;國防部隨即對外說明役期延長後,役男於一年的服役期間內將依序接受8週「基礎訓練」、18週「駐地訓練」、7週「專精訓練」、13週「基地訓練」和6週「聯合演訓」,共滿滿52週嚴格的訓練計劃。但隨即引發外界(包括筆者)對役期延長後,義務役士兵「基地訓練」和「聯合演訓」的場地是否足夠等質疑。
為回應外界質疑,國防部參謀本部訓練次長室中將次長張俊志於1月5日的國防部記者會中,表示國軍現有37類、共453處訓練場地,整體訓練可以滿足,並再次強調「義務役將接受完整駐地、基地並結合漢光等相關演習的訓練,以利達到能夠執行作戰計畫及守備任務的目標」。
但是,張次長在記者會中的發言,卻有相當程度證實筆者先前對「兵科訓練基地」與「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基地」數量不足,多數義務役士兵無法前往這些基地接受訓練的擔憂。
「聯合演訓」多數義務役役男沒機會參加
在「聯合演訓」部分,張次長表示「三軍聯訓基地仍以主戰部隊的裝甲、機步打擊部隊為主」;等同承認日後由一年期義務役士兵所組成的步兵(守備)旅所轄各步兵營,幾乎沒機會前往屏東保力山的三軍聯訓基地,接受完整的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取而代之的是以每年為期約5天的漢光演習實兵操演,連同正式操演前的預演與練習,做為義務役士兵「聯合演訓」的主要內容。
然而,漢光演習實兵操演能取代三軍聯合作戰訓練的程度,其實非常有限。
首先,漢光演習實兵操演著重的是「驗證」,而非「訓練」。驗證對象除各作戰區防衛作戰計畫外,還有戰區所屬主戰單位在完成「兵科基地訓練」、甚至「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後的戰力表現,對步兵營與所屬士兵的訓練效果有限。
其次,實兵操演所規劃的內容絕大多數是「實兵不實彈」,與正規的「三軍聯合作戰訓練」規劃許多實彈射擊的情形明顯不同。
更重要的是,實兵操演的範圍雖遍及各作戰區及外島,但除當年承擔地面作戰主要演練任務的作戰區外,其他作戰區實際參演的地面部隊數量有限,且參演部隊仍是以常備打擊部隊為主力;這也代表由義務役役男所組成的步兵營,大部分都沒機會參加實兵操演,使國防部規畫中的「聯合演訓」,多數義務役役男並沒機會接受。
「基地訓練」可能名不符實
所謂的「基地訓練」,在訓期中是以整個步兵營為單位,有時加上配屬的工兵或砲兵,實施營作戰教練與兵種聯合作戰訓練;過程中包括多次營所轄各種兵器與配屬支援武器,結合戰術需要的實彈射擊,是國軍培養合格戰鬥兵過程中,最關鍵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