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豪觀點:中港通關政治學

2023-01-10 07:00

? 人氣

中港免隔離通關首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右)一早視察落馬洲口岸運作情況。(中新社)

中港免隔離通關首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右)一早視察落馬洲口岸運作情況。(中新社)

中國大陸和香港1月8日迎接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三年來首次免隔離通關,7個邊境口岸正式恢復全面運作。

1月8日,中港終於通關。用「終於」這2個字,可是有語氣的不同意思。有人的意思是「太好﹗終於通關。」有人的意思是「Shit,終於通關。」先說一下,通關的政治含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林鄭到李家超,2屆特首,都在疫情期間,把「通關」說成是頭等大事,好像香港人就沒有別的事情盼望,就只盼著通關。這當中有幾個政治訊息,第一便是說明「中港一條心」,香港人就是這麼盼著北上。第二便是「大國吸引」,香港是魚離不開水,就是無法抗拒、也離不開祖國母親的溫暖。這一條,主要是讓北京看著開心,這香港孩子就是懂事。第三點,是證明大陸的抗疫比香港更成功,香港成為北京嫌棄提防的防疫破口。具體而言,第三點是在香港不停哀求通關而被北京拒絕的情況下來實現,大家都記得香港被拒絕的理由﹕疫苗接種率、安心出行使用率、「安心出行」沒有像大陸的紅黃碼的追蹤功能。更別說只要香港爆發新一波疫情,中國便馬上拒絕。所以在過去一段時間,香港是用作襯托中國防疫成功的一個參照物。

那到底香港人是否天天月月盼著通關北上呢?

香港人的真實活動情況其實是這樣的,的確有不少人急於北上,探親做生意吃喝的都有,這當然是一定存在的。但注意,香港人和大陸的連繫,是常態,是過去一直都存在的中港活動,並不特別。反而另一個香港人的活動才特別,就是移民。

對,通關vs移民。一個是往內輸入,一個是往外遷走。

香港政府最看重的最大力推動的,便是北上通關,甚至在政策上,配合香港融入大灣區範圍。說句諷刺的,香港政府最大功績便是香港人都趕離香港、遷入大灣區,這樣就代表香港人幸福了,可以在大灣區而不是在中環發展。

移民,則是香港政府完全不想提及甚至要迴避的數字。各級官員提到移民,都是「我們不認為有移民潮」、「永久離開香港也不代表移民」、「移民有許多原因我們不清楚具體理由」。官方要淡化港人移民的數字,要醜化移民的情況。

但移民才是反映時代特色的香港活動,在2019年前,香港人只有北上人潮,只有人大唱「小明上廣州」(香港一首由兒歌醫生唱到街知巷聞的宣傳廣州香港一家親歌曲),但2020年後,香港最引人注目的活動是「移民」。

通關是對中國的依賴,移民是對中共的唾棄。所以「通關」是用來對抗「移民」。但在「通關」的政治算盤中,香港其實犧牲很多。

香港人完全看到,香港高官在防疫事情上,沒有任何話語權,只是北京大棋下的一隻棋子。首先,中國在自身躺平後疫情大爆發的情況下突然「通關」,之前在「動態清零」下相對疫情受到控制,反而不肯通關。就像家中火燭才突然說「歡迎來我家玩」,而香港沒有SAY不能說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