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獨立性受到威脅
對中央銀行來說,另一個政治問題更關乎生存,這也讓央行的任務更棘手。過去20年裡,央行不受政府干預,並將公共通膨目標設定在2%左右,這讓央行在對抗通膨獲得了信譽。
然而,《對話》指出,現在各央行的信譽及獨立性可能都受到威脅。歐洲央行行長尤其敏銳意識到大眾對高利率可能抑制經濟成長的擔憂,其中一個原因是歐洲經濟受到烏克蘭戰爭的影響比美國更嚴重。與此同時,消費者正受到房貸變高的打擊,這可能會讓房地產市場受到重創。
1,000+ Border Force passport control workers are striking at 6 UK airports over pay — the country's latest labor protest.
— AJ+ (@ajplus) December 23, 2022
The strike could last months if the govt does not enter talks, said the union.
40K Border Force workers reportedly rely on food banks amid record inflation. pic.twitter.com/0N4LX6ojMQ
此外,各國央行試圖說服勞工不要要求更高的薪資來緩和通貨膨脹的衝擊,這將有助於減少進一步升息的必要。然而,結果適得其反,尤其是英國,公部門的罷工浪潮沒有減弱的跡象。
數個歐元區國家右翼政府的選舉讓歐洲央行角色相關的長期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傳統上,在德國央行(Bundesbank)的影響下,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比其他央行更擔心通膨,在相互競爭的政治壓力下,歐洲央行解除低利率政策甚至負利率政策比其他央行來得慢。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強調抗通膨決心,來自左翼及右翼的政治壓力可能會增加,特別是如果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成為明年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總統候選人,這最終可能導致國會或新政府試圖改變央行的做法、領導層甚至其權責。
前途未卜
各國央行預測2023年的年底通膨將急劇下降,如果此預測成為現實,這一切都可能不會成為問題。但這些預測的基礎是能源價格在未來1年將繼續維持低於最高點,甚至進一步下跌。
《對話》指出,無法控制的其他風險及政治發展可能會破壞央行的希望,其中包括烏克蘭戰爭的升級可能會進一步推高能源價格,中國供應鏈發生更多的中斷情況,各國勞工持續爭取加薪等。
生活成本危機成為許多已開發國家要處理的首要任務,利率的設定不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變得極為政治化。各國政府及中央銀行都將經歷可能有風險的陌生情況,並試圖在不抑制經濟成長的情況下抑制通貨膨脹。如果它們的預測被證明過於樂觀,那麼政治代價及經濟代價可能很高。
《對話》指出,這些情況意味著通膨前景極不確定,人們擔憂1970年代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高通膨及經濟成長停滯)可能重演,而這種擔憂可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