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哲學》選摘(上):追求品牌,更要有社會擔當

2015-04-22 05:10

? 人氣

王健林自述經營之道在大陸才上市就成暢銷書。

王健林自述經營之道在大陸才上市就成暢銷書。

萬達1988年成立的時候,國家對房地產行業是嚴格控制,審批非常嚴格,整個大連市只有三家國有企業可以做。萬達開始時還不完全是民營企業,是區政府與另外一家公司聯合成立的,開始連註冊資金都沒有。我找了家擔保單位,借了100萬元,除去利息,實際拿到的就50萬元。那個時候甚麼都要票,買糧食,除了錢以外還要有糧票,所以搞建設,除了有錢之外,還要有計劃指標。計劃指標由誰下達呢?是國家計劃委員會,現在叫國家發改委。國家計劃委員會只對大連市三個企業下達指標。所以我們公司成立半年時間,甚麼項目也沒有。要想辦法讓大家活下去,我就去找當時主管城建的副市長和規劃局長,我說不管在甚麼地方批一點,叫我們有活幹,能吃飯就行。他們說那好,有個地方你們可以幹,市政府北側的一片棚戶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個棚戶區當年環境很差,連自來水都沒有入戶。一個大院就一個水龍頭、一個廁所,廁所掏一次大糞,整個一條街臭好幾天。因為就在市政府的門口,形象非常難看,政府多次想辦法,找了三家國企,國企進去一算帳,淨賠錢,誰都不幹。市長見我主動找上門,就把這個地方給了我們。當時公司人不多,40多個人,我回去和大夥商量,都覺得不行,本身自己沒多少錢,另外別人算了都賠錢,我們就能掙錢嗎?我當時請了幾個專家,大概算了一個賬,這個地方的開發成本是1,200元一平方米,而當時大連的房子最好的地方只能賣1,100元一平方米。後來我就說,賣1,100元賠錢,咱們賣1,500元、1,600元不就掙錢了嗎?但那個時候憑甚麼賣這麼貴,我說那咱們就去想辦法。當時我還說了一句名言,開發開發,不開怎麼能發呢!那時30歲左右,年輕,也有闖勁。所以我說敢闖是成功很重要的基礎。當然,膽子大不等於瞎幹。

我們接下這個項目後,就研究怎麼樣使房子多賣,搞了幾項小小的創新。一是做明廳,那個時候建房子是沒有廳的,進門就是一個走道,然後是幾個小房間,我們就設計了一個明廳。二是做洗手間,那時有規定,縣處級以上幹部才允許住帶洗手間的房子。所以我那個時候搞洗手間,計委還叫我提供購房者的名單,想知道是不是都是幹部,我也沒聽,反正我就搞了。三是上鋁合金窗,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都是木窗,鋁合金窗在那個時候很新鮮,最大的特點是沒那麼多框框。四是上了一個防盜門,那個年代是沒有防盜門的,都是小木門。整個做下來,每平方米成本增加大概就是六七十元錢。然後我們又想了一個招,贊助了一部香港電視連續劇,那個時候港台劇火到不得了,我跟電視台談,我說能不能我來弄一部電視劇贊助贊助,播出前和一結束都給我們弄個廣告,結果這個事就成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