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官方談判代表鄧振中對台灣媒體表示,貿易倡議跟CPTPP的關係因為有很多章節吻合,如果今年順利完成簽署將「證明台灣有能力、有意願接受高標凖,這對台灣入會將有相當大幫助」。有分析稱,蔡英文希望在這個倡議上取得進展。對台灣來說,也是對參與其他大型跨國協定,譬如IPEF或者CPTPP 可以「做好凖備」的表現。
但是,北京並不會對此沒有知悉。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已經在本周警告蔡英文政府勿「以貿謀獨」,並稱堅決反對美國與台灣洽商任何具有主權意涵或官方性質的協議,警告美國不要誤判。
因此,「台美貿易倡議」的提出可以說是美中台三方角力下的產物。這再次顯示國際地位特殊的台灣,在北京壓力下,要加入任何國際經貿或其他組織(譬如世界衛生組織WHO) 要走的路更加曲折和困難。
曲折的路徑
2022年,美國總統拜登創立「印太經濟架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尼等13國都獲邀加入,被認為是拜登政府「印太策略」的延伸,試圖抗衡中國在區域的實力。
但是,就美國沒有邀請台北參與一事來看,根據前美國駐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大使唐偉康(Kurt Tong)2022年投書《國會山報》(The Hill) 分析,主因應該是「印太經濟架構」重點在東南亞國家,而泰國、菲律賓與印尼對於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都有疑慮。
唐偉康認為,這些國家憂心台灣入團會加深該組織「反中」的形象,阻礙這些國家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因此,在「印太經濟架構」上,不希望美國一開始就邀請台北。
此外,就白宮而言,對其未來貿易伙伴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部分原因是近年來美國選民,特別是搖擺州的藍領選民對政府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越來越敏感。白宮也避免得罪這些選民引發政治風浪,因此在與其他經濟體上的貿易合作,越來越要求謹慎。去年美國通過的《芯片與科學法案》即是一例。
因此,拜登政府在國內及外交壓力下,在第一年沒有邀請台北,而另闢「台美貿易倡議」。後者可以說是妥協下的產物,有如奧運會一樣,先以「表演賽形式」取得正式比賽之前的第一張門票。
但外界認為,即便如此,台灣更希望仍能夠借著該倡議的「順利談判」或「傑出表現」下爭取加入「印太經濟架構」,以及台北爭取多年、更重要的區域經濟貿易協定「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