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個脊梁性的結構問題,吳茂昆熟門熟路
至於台大(或其他大學)校長遴選有沒有「制度性結構問題」?見仁見智也很難置評,但不論如何,就算有這個「制度性結構問題」,都不能在校長遴選程序完成後,翻臉不認帳,法律上有不溯既往,這是民主程序的重要內涵,當然也是行政(法定)程序的內涵,遊戲規制或制度有任何問題,當然可以改,甚至打掉重練,但必須是下次遴選適用,否則不是「自肥」就是「不教而殺」。
葉俊榮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一再聲言台大遴選程序爭議,不能和稀泥,有道理,但是,若是對台大已經重新召開過遴選委員會和校務會議,甚至以表決確認遴選結果都視而不見,那麼和稀泥的不是台大,而是葉俊榮!台大校長是經過完整的遴選程序,不論是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賴清德、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乃至心生不爽但顯然沒票的獨派人士,都不能橫柴入灶,這就是行政程序的法定精神。
他還談到教育面臨三個「脊梁性的結構問題」,包括「教育跟國際」、「教育跟產業」、「教育跟政治」,帽子架很大,就是(高等)教育的三根頂梁柱,哪裏需要葉俊榮再加衍伸?他的前任吳茂昆深諳箇中三味,既跟國際接軌又跟產業密切結合,恨不能貼緊政治(可惜貼太緊),不論是與國際接軌或與產業合作,各校俱有規範且行之多年,要改可以,看葉俊榮是要規範大學教授可以被兼職真授課但不能拿生活費?還是禁止大學接受企業捐款?
至於教育與政治的關係,的確可以討論,要不要修改大學法和校長遴選辦法,從此規定大學教授不得入仕担任政務官?還是曾任政務官者不得競選大學校長?既要規範當然只能是通案不分藍綠政黨,還是一不做二不休,一舉回到從前,只要接受政府預算校長就得官派?當然,即使要改也得從今而後而非法溯既往。
知識份子面對權力者,至少當根魚刺吧
葉俊榮也思考「教育部應否中立」?在大學自治的領域裡,教育部沒有是否中立的疑慮,只有少橫加干預的問題,所謂「適法性監督」,要從「法」上找到立足點,而非就「程序瑕疵」挑毛病,但凡違法當然不可縱容,教育部非「拔管」不可,那得有明確的違法事證,葉俊榮鸚鵡學舌般重述的「瑕疵」,沒有一點「違法」,即使遴選委員會和校務會議都重開會確認遴選結果,葉俊榮依然學舌重述「補正程序」,除了「補正人選」,還能有什麼解釋?這不叫補正程序,而是實質干預遴選結果。
回到台大校長案,葉俊榮認為和三個「脊梁性的結構問題」都有關係,台大校長懸缺七個月,其實一點也不複雜,沒那麼大學問,說到底只是一根「脊梁骨」的事─知識份子的脊梁骨是否遇權力而彎?管中閔慨嘆執政黨「吃銅吃鐵吃台大」,在台大之前,權力者早就吃習慣了,一樣米養台大百樣人,台大有沒有這根脊梁骨不被吃?很難講,至少還能扮演「一根魚刺」的角色,讓權力者狼吞虎嚥之際,如鯁在喉,吐不出來也吞不下去,葉俊榮僅憑雲山霧罩想扮演化刺的醋飯,可能性是零─溝通溫度只有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