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假設烏克蘭一個月發射14萬3千發砲彈,相對於每天約4,800發,而美國的產量每個月只有3,250發。「這可能會成為一場危機。」這份報告說。
報告說,美國已經向烏克拉提供了1百多萬枚155毫米火砲砲彈,美國目前的年生產率僅為9萬3千枚。由於美軍進行培訓還需要這類砲彈,所以美國已無力恢復庫存水平。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國際安全項目高級顧問、該報告的作者馬克·坎西恩(Mark Cancia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僅從以色列和韓國調用還不夠,美國還可能會抽調在其他國家儲存的彈藥。「例如,我們在卡達、科威特也有很多,如果我們開始取用其中一些,我不會感到驚訝。」
美彈藥工業現狀堪憂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工企業,如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雷神和通用動力等等,但就整個軍事工業基礎來說仍不乏很多令人擔憂的隱患。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最近的一份報告說,陸軍擁有的建於二戰時期,負責為整個美軍提供小型彈藥、砲彈的兵工廠技術落後,迫切需要投資來更新技術設備。
這篇去年12月下旬發布的題為「迅速消耗的彈藥庫存凸顯政策有亟需調整」的報告說,「彈藥工廠使用的技術落後於最先進的技術水平數十年,這既限制了效率又危及工人。」與此同時,報告說,對這些工廠彈藥需求量的要求又是幾十年來最高的。
此外,五角大廈去年的一份報告也從另一個角度對美國的彈藥製造業缺乏競爭力作出令人擔憂的評估。報告說,美國的飛彈和彈藥(missiles and munitions)業,30年前有30家主承包商,但如今只有7家,行業的競爭程度嚴重下降,幾家公司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報告說,在過去三年左右的時間裡,戰術飛彈供應商從13家減少到3家,固定翼飛機供應商從8家減少到3家,衛星供應商從8個減半到4個,「今天,90%的飛彈只來自3個來源。」
高超音速武器是美中博弈熱點武器項目之一,但該報告說,在這個武器領域目前只有一個主要的承包商。
基於潛在衝突的性質和規模,美國每個軍種都有自己的機密武器彈藥規劃,傳統基金會那篇題為「彈藥庫存迅速消耗凸顯政策亟待改變」的報告問道,美國是準備打一場持久戰,還是只準備打一場持續時間短、範圍有限的戰爭?目前的計劃是否考慮到這樣一個事實,即如果美軍用完某種武器彈藥,國防工業界可能需要數年、而不是數月的時間才能補充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