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屯兵布樁農漁會 主導地方政局60年

2018-08-01 16:00

? 人氣

農會掌握的金流人脈,成為地方政壇的攻略利器。(郭晉瑋攝)

農會掌握的金流人脈,成為地方政壇的攻略利器。(郭晉瑋攝)

逾六十年來,台灣選戰中「柱仔腳」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綁樁腳成為組織戰中重要的一個步驟。不過,綁樁不是選舉才開始,從地方一些組織的改選就已經啟動,但有一些組織,類似「屯兵制」,平時有固定業務,選舉時則化身為選戰中的重要樁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所以鄉鎮市公所、水利會、漁會、農會等改選,成為爭奪「樁腳」的重要戰役,歷次選戰中都把樁腳與派系畫上等號。

實力上農會遠遠超過漁會

而能被稱為重要樁腳或大隻的「條仔咖」,不外乎喊水會結凍或有號召力及影響力的地方人物,如宗親的大老、掌握行政系統的鄉鎮市公所,或與農漁民關係密切的農漁會及水利會。

政治生態經長期演變,如今其影響力也有消長,如宗親影響力在金門、馬祖外島或客家地區有一定決定性關鍵,但在其他地區逐漸式微。行政系統中的鄉鎮市公所是地方派系關鍵指標,升格之後的六都,廢鄉鎮市公所改區公所,對地方派系的衝擊很大,直接影響到最底層里長的立場。

水利會在傳統農業縣影響力與管轄幅員一樣大。水利會的轄區是跨縣市的,以河水灌溉系統為主,加上水利會會長是直選方式,會員以灌溉區的農民為主。都市化之後,很多都會區的水利會因為持有土地而成為龐大資產。因應時代轉變,未來水利會會長將改官派,雖然地方代表或小組長維持直選,但這些地方樁腳的影響力也會逐漸降低。

「公所派」與「農會派」相抗衡

地方農漁會擁有金融單位,能與行政系統抗衡或合一,農會是以鄉鎮市區行政區為基礎單位,漁會是以縣市為單位,實力上農會遠遠超過漁會。

農漁會是地方掌握人脈與金脈的組織,且其金脈信用合作組織的管理層也是透過社員選舉代表,再透過代表選舉理監事為主,與農漁會間接選舉是一致的,故農漁會本身就是一個選舉有機體。掌握地方的農漁會就是掌握地方最大樁腳,故培養出一群利害相關的派系,尤其由農會出身的政治人物,往往成為該派系的派頭。

地方派系若掌握鄉鎮市公所及農漁會,就是掌握權與錢;兩者如果由不同派系掌握,常常會出現所謂「公所派」與「農會派」兩股勢力抗衡。農會是派系的基礎,農會的代表或小組長加上有信用合作社的社員代表,兩者猶如行政系統的村里長。推廣業務或政府補償補助都透過農會處理,與農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錢、土地緊密融合。

農會選舉,採取三級間接選舉,農民選舉代表,代表選鄉鎮市農會理監事;縣農會由鄉鎮市農會當然代表與票選代表投票所產生;而省市農會與全國農會也是由縣市級當然代表與票選全國代表所選舉產生。

由於在縣級選舉,需要整合各鄉鎮市農會,因此結盟過程逐漸形成派系,過去高雄紅派、白派、黑派,台中紅派、黑派,嘉義黃派或雲林張家都是如此形成。過去更保障這些類別的「國會席次」,甚至很多農漁會出身的政治人物晉升中央,如前立院院長劉松藩、前立委白添枝等比比皆是。

派系的式微,主因是民主化政黨競爭,導致地方政權輪替,政治改革與選舉職務整併或合併選舉,導致選舉空間被壓縮,派系分配空間減少了。派系全繫在一個人身上,以人為主導。最顯著案例就是雲林的張榮味派系。張家過去結合前縣長蘇金煌,並與林文瑞家族、廖福本家族、張碩文家族等雲林地方勢力結盟,但屢屢被推舉的候選人不外乎張麗善、張嘉郡、張鎔麒等家族成員,讓參股的其他派系難以出頭,或因競爭導致翻臉。

地方選舉的前哨戰

張榮味入獄之前希望修補關係,包含想與過去的政敵許舒博家族和解,但最後未能得到正面回應,只剩下廖福本家族,其媳婦謝淑亞搭配張麗善選正副縣長。

傳統樁腳雖然逐漸式微,但農會樁腳依然在農村扮演重要角色,畢竟結合農村的「金融機構」,是政府與農民溝通的中介平台,加上六都升格之後,區公所弱化。今年地方選舉被視為是總統蔡英文的期中考,以及二○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從下而上來看,基層的農漁會改選則是地方選舉的前哨戰。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