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1800公里狹長海岸線的克國,自古便是航海國度,造船業更是工業重心,遊艇業屬新興產業,工具機、機械、塑膠、電機設備也頗具開發潛力,這些都是季塔洛維奇政府積極拓展的產業,希望能夠趕上整體經濟實力較佳的鄰國斯洛維尼亞(Slovenia)。
當然,在現今觀光業帶動之下,觀光服務業占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DP)近7成,工業占26.2%,因耕地有限,農業僅占4.3%。因為觀光業突飛猛進,克國近來強化基礎建設與交通運輸,擁有7座國際機場、6個海港和4個河港,鐵路網絡也遍及巴爾幹半島國家以及義大利、奧地利、匈牙利與中歐國家。克國的進出口也以鄰近的義大利、德國和斯洛維尼亞為主,台灣只是克國排名76的出口市場和第42大進口來源。
從更宏觀的戰略發展角度來看,包括克羅埃西亞在內多數巴爾幹半島國家,現階段皆聚焦在拚經濟,昔日的歷史仇恨漸擺一邊。由於此區域內新興市場工資低廉、勞力勤奮,已經是兵家必爭之地。中國的「一帶一路」就企圖從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Belgrade),興建一條直達匈牙利(Hungary)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的鐵路。但因為塞爾維亞尚非歐盟成員,這條鐵路引發歐盟反彈,目前僅完成在塞國這段。去年中國在布達佩斯舉行與中東歐國家「十六加一」會議,德國外長公開向北京嗆聲「不要分化歐盟」,由此可見巴爾幹半島市場的潛力和戰略重要性。
克國奇蹟之旅有如世足歷程
克羅埃西亞深知已身的限制與優勢,透過參與歐盟、北約等國際建制,確保在大國的權力遊戲之間免於受到衝擊,也懂得發揮自身得天獨厚的觀光資源和運動強項,在國際社會打開一條屬於自己特色的「軟實力」外交之路。
筆者無意開啟另一場「克羅埃西亞能,為何台灣不能」的論辯,畢竟台灣所處的國際情境更為嚴峻。但克羅埃西亞的轉型過程以及它現階段國家發展的努力,過程崎嶇艱辛,正如同它參與這場世足盛事的奇蹟之旅一樣,一開始被看輕藐視,最後卻證明勇敢非凡。
*作者為外貿協會副董事長。本文原刊《新新聞》1639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