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川普政府施壓下,上述廠商開始禁售7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設備EUV刻光機到中國。
台灣半導體評論員許美華分析,2022年10月7日,美國進一步通過晶片法案,擴大禁令,14奈米以下的DUV刻光機都不能銷售到中國,此禁令對美國本土設備廠商立刻生效,剩下荷蘭艾司摩爾、日商東京威力科創 (TEL)、Nikon。美國因而開始軟硬皆施以貿易談判與日荷兩國協商。
分析協議結果,劉佩真告訴BBC說,這是外界可以料到的腳本,因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國前三名即是美國、日本、荷蘭,白宮要阻擊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勢必早晚都會在半導體設備上下手。」
不過,荷蘭總理自去年以來已經表示,荷蘭對於美方與其協商的對華銷售禁令並不特別感興趣,同時不願意影響到荷企的正常營運。但在美國壓力下,荷蘭日本不得不入團。
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上周則在海牙告訴媒體稱,有關半導體出口的新限制確實是個「敏感課題」,與美國的談判已經有很長時間,即便有了成果,也不能對外公開太多內容。
如何影響中國?
目前為止中國尚未針對此次協議作出官方回應,但官媒《環球時報》刊出評論警告歐盟,加入美國制裁將會付出代價。「如果歐盟中的一些人仍認為跟隨美國是正確的選擇,他們需要向他們的企業和選民解釋為什麼他們應該接受與美國合作,並對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付出何等高昂代價?他們為什麼要與一個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重要地位、擁有巨大消費能力、可以減輕歐盟經濟壓力的中國脫鉤?」
此外,去年底北京已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正式投訴,批評美國以「模糊不清的國安理由」管制各國晶片進口中國,違反公平貿易,並稱美方禁令威脅到全球供應鏈正常運作。
艾司摩爾首席執行官溫寧克(Peter Wennink)在協商前夕(1月25日)也對外表示,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反而可能會推動中國成功開發先進晶片需要技術。他認為,這是因為中國若買不到相關設備,就會自行研發。
台灣也有人抨擊美國要脅全球晶片業者違反公平貿易。譬如,陳文茜在台媒專欄稱,除了台灣及烏克蘭以外,歐洲及全世界都注意到依附美國霸權會傷害到自己的產業。
但歐盟(EU)執委會內部市場執委布雷頓(Thierry Breton)在華盛頓時間星期五說,他十分贊同遏止中國獲取最先進晶片的貿易戰略。
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英國通信研究公司Omdia的分析稱,根據新規,日本企業仍可向中國銷售非尖端晶片產品。但是,對中國出口的下降,可能在中長期內需要增加對美、德和印度等地的出口來彌補。而且,新限制若給日企業務帶來過大的影響,日本政府及商業可能會跳出來反對;日本自民黨議員青山繁晴便強調,北京定會報復日本力挺美國主導的限制,因此日企將受影響,需物色新市場。
日本經濟產業相西村康稔上周末對日媒說:「出口管理是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嚴格實施的……希望根據各國的管制動向採取恰當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