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安全會議2月17日即將召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近一年後。多級世界中的新衝突主導著這次會議,而新的聯盟也在形成。慕安會在周一發布了年度《慕尼黑安全報告》,為今年的會議定下基調。
慕尼黑安全會議(簡稱「慕安會」)表示,這是艱難的一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被看作是一個挫折,慕安會旨在「促進和平解決衝突」。
去年,當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進攻鄰國烏克蘭時,慕安會剛剛結束,人們本來都以為歐洲不可能再發生戰爭。
這場戰爭不僅摧毀了烏克蘭多個城市,奪走了數以萬計的生命,還打破了曾經的安全觀念。因此,在新現實中重新定位是今年慕安會的重點。
中國和俄羅斯:撼動現狀
慕安會在周一(2月13日)發布了年度《慕尼黑安全報告》,該報告為今年的會議定下基調。「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的戰爭是對基於規則的秩序最無恥的攻擊」,慕安會主席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在報告中開宗明義,「修正主義勢力試圖以多種方式破壞現狀,改變世界秩序。」
「修正主義」一詞是影射中國、俄羅斯等國,這些國家正加緊挑戰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該秩序自二戰結束以來一直支配著全球經濟、政治和安全。慕安會報告認為,不能孤立地看待俄羅斯的侵略,而是借此機會對國際社會的權力動態提出更廣泛的問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星期一(2月1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應法國、義大利、匈牙利和俄羅斯政府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將於2月14日至22日訪問法國、義大利、匈牙利和俄羅斯,並應邀出席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汪文斌說,王毅將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專場活動上發表演講,宣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導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闡明中國將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並結合會議主題就重大國際問題介紹中方立場。
來自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不滿情緒
《慕尼黑安全報告》長達176頁,報告作者認為,全球安全與經濟繁榮、氣候變化、國家利益衝突以及一種感覺密不可分,這種感覺認為世界秩序不公正、其規則並不總是平等適用於每個人。
「如果我們不面對、不解決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國家對並不總符合其利益的國際秩序的怨恨這個問題」,霍伊斯根在報告中說,「我們將很難在捍衛最重要的規則和原則方面,將那些尚未做出決定的國家爭取為盟友。」
因此,德國東道主以及國際與會者在慕安會上要面對許多問題:是什麼導致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什麼西方以外的許多國家不願意支持烏克蘭、不願譴責俄羅斯?從印太地區與中國日益緊張的關系中可以得出什麼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