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中共政權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某種中國一統的想像上,但對其他國家而言,他們並不在意這種想像,因此有些國家雖在官方文件呈現「一中」,但在口頭陳述或施政上,行事就有別於官式表述,因此,「一中」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就出現了極大的彈性。
莊嘉穎說:「其他國家不太管你『一中』不『一中』,它就是看它當下的利益是什麼。它就會設下它覺得最適當的一個立場、一個政策,那之後環境和條件改了,它可能還會再有一些調整。」
日本秋田縣的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則說,2000年之前,中國國力仍未壯大,對於台灣和其他國家發展非官方關係的寬容度較高,不致於咄咄逼人;但當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並展現出對國際話語權的主導權後,其「一中原則」也被劃出更多紅線。
不過,陳宥樺說,美國近年領導全球,成功形塑抗中氛圍後,即便中國在「一中原則」上劃出層層紅線,越來越多的國家卻反而更不甩中國,尤其當中國的紅線不斷位移、緊縮時,各國則更認清「一中原則」的荒謬性。隨著部分國家偏離一中軌道,北京所堅持的「一中原則」已越來越空洞化。
北京的「一中」 俄羅斯不背書?
他說,綜觀各國,俄羅斯的立場最令人意外。中國跟俄羅斯的官方口徑都互稱為「無上限」的戰略夥伴關係,但俄羅斯的官方文件卻僅是「尊重」與「支持」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並未給予明確的承認。
陳宥樺告訴美國之音:「雖然中國做很多的宣傳說,『一中原則』被全世界接受,但其實在這51個國家裡面,連中國最核心的盟友俄羅斯都沒有。」
位於台北的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說,全世界只有俄羅斯使用「尊重」與「支持」的表述,不代表承認中國對於台灣地位的立場。而俄羅斯自成一格的表述,代表中俄關係再好,俄羅斯還是優先考量自身利益,不盡然凡事都為中國背書。
「一中原則」成交易籌碼
王智盛說,北京長期致力於鞏固其「一中原則」的立場,除了和各國既有的建交公報,未來中國可能進一步透過與其他國家發布聯合聲明的方式,偷渡「一中原則」,以強化此立場。
但中國將台灣問題視為核心利益,一再要求各國遵循「一中原則」,反而讓「台灣牌」成為部份國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對中國索求經濟利益時交易的籌碼。
王智盛說:「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於北京所堅持的『一中三段論』越來越抱持著不同的質疑跟問號。所以它(中國)需要透過跟更多國家之間的不同形式的聯合聲明或者是公報的方式,去強化它的『一中原則』。」
雖然星國學者的研究發現,全世界有51國迎合北京的一中原則。但分析人士表示,部分國家在實質作為上,根本已經偏離北京的「一中」軌道,例如近期和台灣發展緊密關係的捷克以及立陶宛。
捷克、立陶宛偏離北京「一中」軌道
捷克參議院議長維斯特奇爾(Miloš Vystrčil)2020年8月訪問台灣,遭時任中國外長王毅批評為挑戰「一中原則」,必將付出沉重代價。
立陶宛於2021年允許台灣在立國首都維爾紐斯成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抨擊立陶宛公然違背「一中原則」,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北京隨後將其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等級,並且祭出一系列的經濟制裁。
台北專家王智盛表示,捷克和立陶宛之所以服膺北京的一中立場,有其歷史背景,但事過境遷,這兩國的「一中」立場已隨著偏向台灣的國家利益而有所鬆動,換言之,即便全球有51國服膺「一中」,但真心認同者並不一定那麼多。
王智盛說:「當時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之下,不管是延續著整個冷戰的結構或者是共產國際的脈絡,(捷克、立陶宛)尊重當時中國對於台灣主權宣稱的做法,不讓人感到意外。但是放在現在的時空背景上面,確實讓人感到錯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