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非農場到現代超市的可可供應鏈  《外交政策》:中國與印度可能改變巧克力產業

2023-02-22 09:00

? 人氣

2022年10月24日,象牙海岸一名可可農夫展示著可可豆(美聯社)

2022年10月24日,象牙海岸一名可可農夫展示著可可豆(美聯社)

目前西非是全球可可種植之都,比利時及瑞士等歐洲國家則是巧克力的主要生產國,世界各地的人們每年食用約700萬噸巧克力,巧克力的年產值1280億美元(約新台幣3.9兆元),為了解國際商品貿易、殖民歷史、新興市場的消費習慣提供一扇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18日刊登副總編輯阿巴迪(Cameron Abadi)與英國經濟史學家圖茲(Adam Tooze)的對談,探究巧克力產品的供應鏈,探討印度及中國未來可能改變巧克力產業。

阿巴迪:從可可農場到我們在超市購買的最終巧克力產品供應鏈是什麼樣子?這條供應鏈到底有多少中間商?

圖茲:我們想到全球供應鏈時,可可的影響可以說是最引人注目,因為西非、加納(Ghana)、象牙海岸(Côte d’Ivoire)的可可種植者是農夫。這確實是一個例子,西方日常飲食出現的東西由世界上一些極度貧困地區的農夫所生產,並且有大量童工。

一般來說,在這些國家,這是3步驟的過程:農夫將可可豆賣給中間商,豆子經過最初乾燥後被裝在袋子裡,然後送到國家採購代理商,國家採購機構隨後將豆子出售到全球市場。他們在全球市場遇到一些人所說的「研磨烘烤者」,這些不是大家熟知的巧克力公司,而是強大的大宗商品公司,其中4至5家掌控著全球貿易。

2011年5月,象牙海岸的一名可可農夫行經一棵可可樹(美聯社)
2011年5月,象牙海岸的一名可可農夫行經一棵可可樹(美聯社)

這些公司將可可豆磨碎,有時就地烘烤,然後運輸。那些與巧克力公司交易的公司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美國瑪氏食品(Mars)、擁有卡夫食品(Kraft)的美國億滋公司(Mondelez)、雀巢(Nestlé)、費列羅(Ferrero)、好時(Hershey’s)。供應鏈的最後一個步驟是向主要生產商購買巧克力並銷售巧克力的零售商。這就是價值1300億美元的巧克力產業6階段,最初的農夫可能賺取6%的收入,94%的收入分布在這個產業驚人的延伸供應鏈。

阿巴迪:比利時及瑞士這樣的小國享有世界頂級巧克力生產商的美譽,這是殖民時代關聯的產物,或者更像是巧克力生產及現代行銷的現代投資?

圖茲:全球可可系統是殖民地系統的遺產,可以追溯到西方與中美洲文化的最初相遇、災難性的相遇。所以必須坦白說明這一點,因為如果你回顧比利時及瑞士的歷史,即使是比利時,這個國家以歐洲高級巧克力生產中心崛起的動力也不明顯主要是由殖民收藏。事實上,巧克力技術的許多創新更多歸功於19世紀初期關鍵時刻的法國生產商,而巧克力大部分商業傳播都是英國的事,也許生產現代順滑可口巧克力棒的一些關鍵技術來自德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