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台灣醫療數位基礎建設也需要更新。全球已進入雲端原生時代,並設立FHIR國際醫療資源交換標準,但台灣醫院仍在使用1990年代的系統。楊泮池指出,預計在2023年底,全球60%的醫療機構將使用FHIR,因此台灣需要與國際系統接軌。
對於醫療數位革新,楊泮池提出5項建議,分別是加速醫資系統革新、整合醫療數據規格、推動國際標準銜接、獎勵採用數位醫療科技與彈性推動數位法規調適。目前台灣有不少醫療新創,但大多叫好不叫座,因為醫院使用意願低,政府認證也慢。楊泮池建議,政府應建立沙盒機制,鼓勵醫院採用新技術,法規也要更有彈性。另外,政府也可以透過制定規格,並採用鼓勵措施,以激勵醫學中心革新院內系統。
65歲仍可貢獻社會,台灣長照政策應改為「不長照」
演講最後,楊泮池點出台灣的高齡化趨勢與應對建議。在社會研究的定義中,老人是指65歲以上的人,然而該定義起源於1880年代的德國,過去140年來,醫學有長足進步,現在很多65歲的人仍很健康,代表65歲的定義已經過時。
楊泮池認為,長照政策應該改為「不長照」,建立志工系統,讓65至75歲的人仍可貢獻社會,提供經驗,並透過勞動延緩老化。另外,也要推動精準健康,讓所有年齡層都健康,「不長照才應該是台灣的未來。」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