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美國通過氣候投資補貼與碳關稅清潔競爭法
當消費者愈來愈在意環境議題,各國政府也開始制定法規以管制碳排放量,許多領導者開始思考如何在生產與製造的過程,即達成減排、碳中和,甚至是負碳排,即公司清除的碳排量,超過排放量,如美國2022年通過史上最大的氣候投資法案《降低通膨法案》與碳關稅《清潔競爭法案》(CCA),碳關稅法將在明(2024)年實施;CCA不僅適用進口商,也適用美國國內製造商,但美國國內製造商出口到其他國家能獲得出口退稅。初步徵收對象為碳密集型的初級產品,包括化石燃料、化肥、造紙、水泥、玻璃及鋼鐵等25個行業,2026年起徵收對象還會開始向下游延伸,2028年門檻再降至100磅。
美國《降低通脹法案》十分重視氣候投資,重點包含清潔能源製造業:即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電動汽車以及關鍵礦物在內的眾多製造業。降低通膨法案包含3,700億美元用於氣候目標,使降低通膨法案成為美國史上對潔淨能源投入的最大一筆投資,深具歷史意義。針對美國降低通脹法,歐盟委員會為了拯救歐洲工業,也擴大和加快對氣候友好型工業的補貼,更進一步放寬對補貼的限制,例如簡化所有可再生技術項目的國家補貼程序,並允許成員國在需要時提供更高額補貼,以應對來自歐盟以外競爭對手類似項目的補貼。
肆、我國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
美國最快2024實施CCA碳關稅,歐盟CBAM也將上路,為了落實「排碳付費」的精神,國際上使用的碳定價工具主要有碳交易及碳費兩種,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60個國家實施碳定價工具,我國行政院2022年4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除了將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入法,也建立「碳費」機制,環保署預計2024年開徵,首先針對287家排碳大戶,分階段擴大適用範圍,專款將用於減碳。立法院並於2023年1月10日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定應在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成為我國未來氣候治理主要法源。該法第36條第3項明訂,環保署得委託金管會以及其指定機關來辦理自願減量額度、國外減量額度以及總量管制下排放量等交易事宜,由環保署規劃。依《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後6個月內須訂出子法,將更進一步說明「碳交易所」運作方式、作業程序及建置對象。
面臨全球2050年淨零浪潮,我國中小企業焦慮感快速攀升,在減碳進度上我國交易機制尚未建制,很多企業不知去那裡買,買賣雙方無法配對,明顯有些落後;儘管政府訂定2050年淨零目標,但所有大客戶目標都訂在2030年以前零碳排;根據世銀2022年報告,全球現有71個碳定價機制,其中37個屬於碳稅類型,34個屬於排放交易,目前全球有逾30國家或區域設置碳交易所,又以歐盟碳交易所最成熟,亞洲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亞、中國、新加坡及南韓等都已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