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陳月卿—做一個美好生活實踐者

2023-03-03 05:50

? 人氣

20230302-陳月卿:掌握人體自癒力的鑰匙,第一步就是飲食(陳月卿提供)
陳月卿:掌握人體自癒力的鑰匙,第一步就是飲食(陳月卿提供)

政府文宣提到的蛋白質來源,順序是豆、魚、蛋、肉類,陳月卿說,豆要多吃,可吃小型海魚,而紅肉被列為2A級致癌物,得少吃,加工肉品更是1級致癌物,至於蝦蟹屬「嗜好品」,食用數量和頻次要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要吃真食物、好食物、全食物,天然的、好的,未加過多的油鹽糖,天然完整保持原形;拒絕煎炸烤這些容易引起身體發炎的烹調方式,科學家發現,會生病、老化都是細胞層次慢性發炎的結果,凡是會引起身體發炎的食物都不好。」

此外,多喝水。很多人以為喝茶等於喝水,完全錯誤,茶利尿,會把身體的水分帶走。「身體裡百分之七十是水,血漿中超過百分之八十是水,眼球裡幾乎都是水,身體缺水對於健康影響很大,像是乾眼症、失眠…,很多人們以為的疾病,其實都是因為缺水。」說著說著,她又拿起水瓶喝了幾口水。

我問她,難道都不會有想吃甜食的慾望?她笑著說,有一樣好點心,也是天然抗憂鬱食物–香蕉。「香蕉含有維生素B6,可以幫助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我會把含高鐵高鈣和維生素E的黑芝麻打成醬,加少許糖,有時也可以加點蜂蜜,滿足想吃甜的慾望;香蕉含有膳食纖維,蜂蜜是防燥好物,又可滋潤喉嚨,可以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這道點心好吃又營養,心情和腸道都得到療癒!」

人體第二大腦–「腹腦」 腸道健康主宰情緒

陳月卿強調,腸道是身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百分之七十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中,而腸道裡高達一百億左右的腸道菌,與健康更是息息相關,腸道菌透過腹部的「腹腦」與大腦連接,稱為「菌–腸–腦軸線」(microbiome–gut–brain axis)。

我為此特別上網搜尋所謂的「腹腦」到底是什麼,原來是源自於1907年美國醫學博士拜倫羅賓遜的發現,1998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解剖和細胞生物學系教授麥克葛森也提出《第二大腦》理論,所指的「腹腦」就是腸胃的神經系統,擁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細胞,與大腦細胞數量相等。

20230302-陳月卿:防病於未病、抗老於未老,都要從生活上的細節著手。(陳月卿提供)
陳月卿:防病於未病、抗老於未老,都要從生活上的細節著手。(陳月卿提供)

陳月卿指出,腸道的狀況會影響心情,過去大家以為憂鬱症、焦慮,可能與大腦有關,現在科學家發現三分之一是因為大腦、三分之二是因為腸道;人體第二個腦–腹腦裡含有的神經元,負責製造百分之九十的血清素和百分之五十的多巴胺,若腸相不好,壞菌居多,沒有足夠原料製造重要激素,就容易焦慮。她提醒經常便秘、放屁或脹氣的人,千萬別小看這些問題,很可能日後得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或情緒有關疾病,都跟腸道健康有關。

「很多人都管不了口慾,就是想吃炸雞、珍奶…,可能是因為壓力和腸菌影響,當壞菌多時,會透過神經系統影響口慾,選擇對它有利的高油、高糖食物,吃了之後腸相會更壞,形成惡性循環。因為天然食物不如人造食品好吃,再加上外食習慣,各項食品做得可口誘人,讓我們把壞菌都養大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