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安全的國際智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The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ASPI)星期四表示,通過跟蹤防衛、太空、能源及生物科技後發現,在全球44個關鍵及新興技術上,中國在37項上佔據「驚人的領先」地位,而西方國家在研究產出方面正在失去全球競爭。
路透社報導表示,該智庫說,由美國國務院資助的研究顯示,在一些領域,全球最好的十大研究機構都設在中國,而美國常常是二流的,儘管美國仍在高端計算、量子計算、小型衛星和疫苗的研究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這個報告稱「西方民主國家正在失去全球技術競爭,包括在科學和研究突破上的競賽」,敦促西方政府加大研究投資。
報告說,在政府計劃下,中國在「高影響力研究領域取得了驚人的領先地位」。報告敦促民主國家更經常性地合作,創立安全供應鏈,「快速謀求戰略上關鍵技術的提升」。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跟蹤被引用最廣泛的科學文獻,稱這些研究最有可能形成專利。報告說,如果能更早地發現中國的強勁研究能力,中國2021年在高超音速飛彈上的驚人突破就會更早地被確認。
該報告說,在過去五年,中國在全球尖端飛機發動機,包括高超音速上的高影響力研究文獻中佔據48.49%。此外,中國在全球頂尖的十大研究所中佔據七個。
在光子傳感器和量子通訊方面,中國可以令其研究不受西方情報部門的監控,包括由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組成的「五眼聯盟」。
該報告還跟蹤研究人員的人才流動,並確認壟斷風險。報告說,中國可能在十個領域形成獨霸局面,包括合成生物學、電池、5G及奈米製造等。僅在合成生物學上,中國的研究成果占據全球所有該項研究的三分之一。
中國政府的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在跟蹤的44項技術上多數佔據第一或第二的領先地位,包含防衛、太空、機器人、能源、環境、生物技術、人工智慧、高端材料和量子技術。
報告說,中國在利用從海外獲取的知識來強化其自身的研究。數據顯示,中國頂尖研究人員中的五分之一是在「五眼聯盟」國家培養的。
這個研究報告建議設立簽證審查項目以限制非法技術轉移,同時加強同安全盟友的國際合作。
報導說,澳大利亞的大學稱,它們在遵循旨在防止向中國非法轉移技術限制的法律。但它們同時強調,國際合作是大學研究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導,2021年,超過1400位中國出生、在美國受訓的科學家返回中國,放棄與美國的學術或公司的關係。部分原因是中國在尖端研究領域日益強勁的力量。
在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星期二以「中國共產黨對美國的威脅」為題的首場聽證會上,美國跨黨派議員對中國占據全球不同高端產業的供應鏈的中心地位感到不安,包括全球85%的電動車電池的生產和稀有礦物的提煉能力。
同時,美國國防部也對其合同商使用的一些技術依賴於中國,以及中國軍方與民用行業融合製造軍民兩用技術等感到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