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習近平預計透過全國人大批准恢復「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以強化共產黨對政府金融決策的控制。該機構曾在1998年至2003年間領導金融體系的重大決策,預計重組後將優先解決商界領袖對房地產和科技行業的擔憂。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向《美國之音》(VOA)指出,他認為,一般公共行政意義上的機構改革應該是裁汰冗員、精簡組織,以提高政府效率,但反觀習近平現在推行的改革案,促成的並非一個更有效率的政府,反而是一個加強版的獨裁體制。
改革計畫的具體細節及時間表仍不明。香港研究公司「中國官方」(Official China)董事總經理曼紐爾(Ryan Manuel)指出,習近平似乎認為,前陣子的政策失誤源於地方對中央指令的執行不力,因此他想確保中央領導層施以全面控制,同時下級官員能夠提供更好的治理。
以習近平為尊的風險
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牛犇(Neil Thomas)指出,習近平不僅將政治忠誠置於退休年齡、權力分享和集體領導等中共傳統規範之上,還將治理經驗和政策專業知識置於首位。讓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而非汪洋或胡春華,來接替李克強成為總理,就是習近平背離任命傳統的顯著例子。
李強從未先擔任過副總理,甚至從未先到中央擔任職務,這打破了1976年每一位總理的慣例。不過李克強與李強在對習近平的忠誠度方面截然不同,一般認為李克強獲得前中國領導人胡錦濤的青睞;而李強則頗獲習近平賞識,2005年9月李強任浙江省副省級幹部,他輔佐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多年。
牛犇指出,習近平至上的新時代加劇了許多方面的政治風險,其他中共高官不太可能敢反駁習近平的觀點,他們深知自己的職業生涯取決於對習近平的忠誠度,整個中國官僚與公眾將會把重大政治決策視為習近平個人領導的體現,在這種情況下,批評政策等同於批評習近平,及時糾正錯誤變得更加困難。
正如「清零」政策轉變前後的狀況,除非習近平親自決定改變方向,否則很難想像政策「出現髮夾彎」,牛犇補充指出,可以肯定的是,習近平的專政可能會使政策更徹底實施,然而不幸的是,執政的好壞取決於政策的質量。
最後牛犇認為,由於習近平的集權與終身統治,其繼任者的誕生將是中國的「灰犀牛」級政治風險──我們知道它會發生,但不知道它何時、如何發生,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他解釋道,隨著習近平統治的時間越長,年齡越大,不同派系的忠誠部下之間可能會出現競爭,他們一般與習近平有上下溝通的管道,但彼此之間缺乏橫向聯繫。指定繼任者的過程若有爭議,可能會帶來政策混亂、經濟停滯甚至政局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