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已歷三年有餘,「數位經濟」隨著而風起雲湧;宅在家、借助手機也能輕鬆進行投資理財。台灣金融業者推廣的「機器人理財」業務已歷經五年,惜不見其顯著成長。本文嘗試探究其原因,並建議變更推薦、下單之金融商品,並引進快速朝「通用人工智慧」功能發展的聊天機器人,以催生理財智能化。
ETF成長速度驚人
2017年國人購買ETF為3,332億元,佔境內基金資產規模僅為14.37%。此後一路快速爬升,至新冠疫情的2020年底,境內基金資產規模已逾4.5兆元,ETF資產規模則躍昇為1.73兆元,佔比為38.42%。到去(2022)年底,ETF資產規模衝破2.3兆元,已佔境內基金資產規模4.85兆元的48.11%。
ETF為指數股票型基金,何以如此受到青睞,可就兩方面論之。ETF (Exchange Traded Funds)自其英文原意得知,是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其交易模式與股票相同,但交易稅僅為股票的三分之一。ETF將指數證券化,簡單來說就是把ETF當成股票買賣;指數漲,ETF就會跟著漲,指數跌,ETF的價格也跟著下跌。雖然與一般共同基金一樣,投資一籃子的股票,但是屬於「被動式、自動化」投資。另一方面,吾人亦可自附表基金費用一窺究竟。
就ETF費用而言,以投資績效與規模名列前茅的元大台灣卓越0050為例,申購手續費最高為2%,經理費為每年基金淨值的0.32%,保管費則為基金淨值的0.035%。ETF藉由指數比重,由電腦自動選取相同比例的成分股,免去共同基金經理人的主動式管理成本。在此微利時代,投資人除了期待投資回報績效,當然也在乎相關費用;從而,ETF績效與規模近年呈現良性循環成長。
全球機器人理財成長迅速
與ETF同樣具有「被動式、自動化」功能的現代化投資工具即為「機器人理財」。機器人理財為一種數位化平台,號稱可提供自動化、演算法驅動的財務規劃和投資服務,收費低廉、投資門檻低。鑒於無須人工諮詢的參與,機器人理財更具成本效益,歐美實務是傳統理財顧問通常收取投資金額的1%~3%,而領先的機器人理財業者則僅收取0.25%~1%的費用。
全球第一個機器人理財平台為在美國紐約證交所註冊的Betterment,於 2008年問世;至2022年8月,其管理資產規模已達338億美元。智慧型手機普及化後,機器人理財平台的推出有如雨後春筍。根據Statista,全球機器人理財的管理資產規模預計到今(2023)年將達到1.95兆美元,而且將持續穩定成長,如附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