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信導讀:歐洲二十世紀的「三十年戰爭」

2023-03-15 05:10

? 人氣

2023年2月25日,烏克蘭軍隊用多管火箭炮攻擊哈爾基夫的俄軍陣地。(美聯社)
2023年2月25日,烏克蘭軍隊用多管火箭炮攻擊哈爾基夫的俄軍陣地。(資料照,美聯社)

首先,他並不將一戰與二戰視為相隔二十年而先後爆發的兩場大戰,而是將一九一四至一九四九年之間視為一個連續不斷的戰爭暴力與血腥煉獄的時代,亦即這是爆發於歐洲大陸上的另一次「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時間點則在二十世紀前期。在其觀點之中,一戰與二戰之間即令表象上看似有著戰火停歇的二十年,甚至還出現了所謂一九二○年代的藝文風華歲月,然而實際上這現象僅出現在西歐與中歐之地,但在廣大的中東歐及東歐地區,此一時期仍深陷於從未曾中斷的烽火煉獄與殺戮戰場之中,包括德波邊界爭端、波蘇邊界戰爭、波羅的海三國獨立戰爭、芬蘭內戰、羅匈邊界戰爭、希土邊界戰爭,以及蘇聯內戰等等,這些延續甚久的血腥殘酷戰爭,所導致的傷亡人數其實並不亞於一戰。此外,克蕭教授尤其在本書中,進一步分析了殘殺猶太人的行動在歐陸東半部殺戮戰場上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反猶及排猶行動毫無疑問地在這一系列慘無人道的中東歐及東歐各支民族與國家的激烈廝殺中,成為一項深化敵對各方仇恨與敵對的因子,遂使衝突以極端血腥與殘暴而呈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戰結束後,協約國、尤其是法國,基於強烈報復情緒及自身國家利益考量,決心按照自身意願而重劃戰後歐洲新秩序,於是除了強迫被視為一戰發動者罪魁禍首的德國簽下嚴苛的凡爾賽條約之外,同時也藉由中歐的奧匈帝國及東歐的俄羅斯帝國的瓦解之際,在上述原三大帝國的邊界交壤地帶,亦即從波羅的海一直延續至亞得里亞海這片在一戰後成為政治真空的狹長區域,建立起一系列的新興國家: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及南斯拉夫。法國將這些新興國家所處的條狀地帶稱為所謂的「防疫地帶」(cordon sanitaire),意謂此區將在法國的主導下,兼具東抗俄國及西防德國兩大強權之再起的雙重任務。至於德國則因這片狹長的條狀地帶夾處於德俄兩大強權之間而喚其為「夾層歐洲」(Zwischeneuropa),於是就浮現了「中歐的東半部」(East Central Europe)或簡稱「中東歐」的專有名詞。然而法國政要的戰後歐洲新秩序安排實是基於自身國家利益的考量而定,卻完全未顧及到現實層面上的種種窒礙難解的問題,諸如中東歐及東歐各支民族主義陣營間的尖銳對立、民族分布領域與人為強行劃定的國界不符、新興中東歐克蕭教授在本書中,透過對一九一四至一九四九年的三十餘年間,在歐洲大陸上所經歷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面向發展的翔實剖析,從中歸結出何以一個高度發展成熟的歐洲文明圈竟至走向近乎自我毀滅,從而墜入了殘酷血腥的戰爭與暴力橫行的人間煉獄的歷程。各項論點讀之不禁令人為之長思深省,在當今世界若干地區再次陷入烽火連天的此刻,世局隱然有再次步向上個世紀的人類大浩劫的趨勢,如何能匯集群意並發揮高度智慧,從中尋求解決之道,或許這部《地獄之行》已然為當今人類文明提供了預警式的勸誡,並且指出具體且可行的解決方案。

本書非常值得推薦給國內各大學歷史學系、政治學系,以及國際關係學系的教師與學生,作為了解歐洲現代史的基礎知識,同時相信對於雅好及關注國際政局發展的讀者,亦能帶來極大的閱讀樂趣。

《地獄之行—二十世紀歐洲百年史》立體書封。(八旗文化提供)
《地獄之行—二十世紀歐洲百年史》立體書封。(八旗文化提供)

*作者為德國卡瑟爾大學歷史學博士、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本文選自《地獄之行:二十世紀歐洲百年史(卷一)1914-1949》(八旗文化)導讀。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