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芳專欄:血淚斑斑的中國任務

2023-03-12 06:40

? 人氣

30年前拍下六四「坦克人」,如今漸為世人遺忘,美國攝影師魏德納說「你不能逼別人認識歷史」,但「天安門事件永遠不會消失」。(美聯社)
30年前拍下六四「坦克人」,美國攝影師魏德納說「你不能逼別人認識歷史」,但「天安門事件永遠不會消失」。(資料照,美聯社)

天安門事件男子肉身阻擋坦克 畫面震驚全球

1989年發生天安門事件,齊邁可終生難忘。當時有一名男子以肉身阻擋人民解放軍的坦克車,後來這個歷史性的畫面傳出來,震驚全球。當時美聯社與CNN的攝影師從北京飯店陽台看到驚心動魄的一幕,多年後回想起來,仍記得子彈飛嘯而過的恐怖情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92年鄧小平南巡,持續推動中國改革開放。齊邁可說,1990年代,中國成為世界製造工廠,中國許多創業家逐漸累積大量財富,此時大批外國媒體到中國採訪,嘗試了解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現象,此時算是黃金時期。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 西方受創 中國崛起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海嘯,這是關鍵的一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受重創,影響力逐漸下滑。齊邁可說,中國領導人認為此時正是中國展現實力的機會,這一年北京主辦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對內與對外的政策有大幅度的改變,包括對待外國新聞媒體的方式,曾放寬對外媒的種種限制。

中國經濟快速成展,朝向國際化的過程中,檯面下有複雜的另一面。西方媒體在中國的採訪工作,儘管處處受到限制,但新聞工作者透過蒐集資訊,製作調查報導。《彭博》、《紐約時報》在2012年曾發表調查報導,揭露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與溫家寶等人的親戚擁有龐大財富,造成轟動。這些報導發表之後,相關媒體的網站在中國很快被封鎖。《紐約時報》則因這一系列有關溫家寶家族財富的報導獲得普利茲新聞獎。

在習近平的威權領導下,加深對媒體的控制。齊邁可指出,2019年一項對外媒的調查指出,派駐中國的外國記者,有82%表示在採訪過程中曾遭遇騷擾、暴力干預;有70%表示因為中國當局的干預,導致採訪被迫取消。

然而,另一方面,中國改革開放,加入全球化的經貿體系以來,也提供國際媒體新聞工作者一個龐大的機會。齊邁可說,報導中國一直是最具挑戰的工作之一,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報導深深影響美國的政策,形塑公眾的意見,同時也影響全世界。

2022年,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國人民解放軍(AP)
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國人民解放軍。(AP)

當年外國記者來到中國,許多人在中國待了很長的時間,他們喜愛中國,學習中文與中國的文化。50年前齊邁可來到中國,對他而言,中國是一種召喚。如今美中關係緊張情勢升高,齊邁可說,媒體的焦點變成了兩國的官方聲明、外交角力與軍事的對峙。比較遺憾的是,美國新聞記者想要到中國各地探訪民情,聽聽老百姓的心聲,變得更困難。尤其,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而在報導上,許多有關人性的豐富與複雜面卻被忽略了。

回顧過去80年來,各國新聞記者在中國採訪現場,冒著各種生命危險與威脅報導新聞,其中令人最難忘的就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中,一名男子以肉身阻擋坦克車,子彈飛嘯而過的歷史性畫面,充分印證了血淚斑斑的中國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錦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