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普篩會產生12475個偽陽性、浪費8億元,並導致台灣醫療崩潰」是台灣新冠肺炎抗擊戰役中最大宗的疫情假訊息。
疫情期間指揮中心不斷警告台灣人民散播疫情假訊息要罰300萬 ,本文之目的即在揭穿疫情期間最大宗且影響至為深遠的疫情假訊息。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自中國武漢爆發,並自2020年1月開始席捲全世界。台灣雖然緊臨中國大陸,但是佔著島國之地理優勢,在第一時間封鎖帶病毒者入境台灣,成效卓著,然而,指揮中心卻堅持只做14+7的入境隔離 (單一防線模式)。
雖然民間持續不斷的聲浪要求將邊境防疫政策改成14+7隔離再加上入境普篩(雙防線模式),但是指揮中心均加以拒絕,而當時台灣四週所有的國家地區包括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泰國、越南、香港、中國全部都採取1~2週的入境隔離加上入境普篩的雙防線模式。
直到2021年5月15日台灣島內疫情大爆發,死亡人數節節攀升,指揮中心終於拗不下去,宣布在2021年7月2日開始實施入境普篩。對於這個180度的政策大轉彎,政府高層人士的回應是「我們沒有片刻大意的空間」。顯然,堅持不肯做入境普篩是一大錯誤,本文將聚焦並討論其來龍去脈。
不願意做入境普篩的原因
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有一半是沒有症狀的帶原者,這些無症狀的帶原者入境台灣之後隔離14天(後來對於民航機駕駛員甚至只隔離3天),如果沒有做PCR檢測(PCR=聚合酶連鎖反應),就不會被確認為新冠病毒陽性,但是其中很多人在解除隔離上班之前,被公司要求進行自費的PCR檢測,結果就被檢測出是陽性確診。因此,如果不實施入境普篩,這一半沒有症狀的病毒帶原者就不會被找出來,那麼確診數字可以大幅度的壓低!因此,陳時中堅決不肯做入境普篩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想要美化防疫數字,創造「世界怎麼跟的上台灣」的大內宣大外宣數據。
不願意做入境普篩的藉口
面對民間專家不斷的質疑,當時由陳時中主導的中央疫期指揮中心仍然堅持不做入境普篩。為什麼?因為他們背後有陳建仁獻計。這位學術論文發表顏值破表的流行病學家陳建仁說『盛行率越低,檢驗結果的偽陽性越高,這是流行病學的原則』,他們解釋說,入境的新冠肺炎病人非常少 (盛行率低),因此入境普篩會產生一大堆的偽陽性。陳時中說會產生12475個偽陽性,這些僞陽性病人會塞爆台灣的隔離病房,造成醫療崩潰,同時也會多花8億元新台幣,立委林靜儀馬上加以附和,並要主張入境普篩的在野黨閉嘴。(參考資料:自由時報1、自由時報2、中國時報)(註:指揮中心的8億是以每個PCR成本=3500元乘上249500人 [2020年1月至8月入境台灣人數],得到的數字。事實上,每個PCR成本小於1000元,絕非3500元,而且檢驗量愈大成本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