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矽谷銀行(SVB)日前無預警倒閉,掀起金融市場大地震。針對美國政府因應作為,媒體人陳鳳馨25日於節目《Yahoo TV 風向龍鳳配》中談論《21世紀的貨幣政策》一書,並表示,聯準會(Fed)的貨幣政策不僅影響美國,也影響全世界;她也預估,聯準會將採取2行動,來因應當前金融危機。
陳鳳馨提到,該書作者、前聯準會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任內正值2007年8月到2009年2月的金融海嘯,而「穩定物價」與「顧慮失業率不可以快速上升」雙目標,有一點相互矛盾,因為在控制物價的情況下,失業率可能相對偏高,彼此間的最適配的槓桿操作,就是由聯準會決定。
陳鳳馨強調,聯準會成立的目的就是穩定金融,每次金融危機都和聯準會貨幣政策操作掛鉤。「過去1970年代是全球大通膨時代,直到聯準會換了一位主席伏克爾,將聯準會利率拉升至20%,才止住通膨,同時在1982年將通膨預期降低,通膨水準就開始一路下降。」
陳鳳馨細數,但降到大約1990年初期,通膨又開始蠢蠢欲動,因此聯準會開始升息,當時的升息創造出來的危機在美國外部,如1994年墨西哥債務違約、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俄羅斯債務違約。這是一連串的骨牌效應,根源都來自於1990年代初期聯準會升息。
陳鳳馨指出,當時聯準會不太能理解這些危機與他們政策的關聯性,且在處理危機時,基本原則是「若會傷害美國經濟就要處理」,反之,則不處理。聯準會升息的外溢效應非常大,但因為它終究是美國的央行,從美國觀點來看待是否介入是非常合理的。
陳鳳馨認為,目前在看待金融恐慌時,都將重點放在次級貸款市場的過度擴張與泡沫化所引發的金融危機。但伯南克作為總體經濟學家,他則在書中提到,金融海嘯是因有風險性的資產快速地累積升高,於是開始有些人開始贖回,導致銀行被迫賣掉有問題資產,使價格進一步下跌,最後導致更多擠兌、更多崩跌,而這個狀況其實和矽谷銀行的狀況如出一徹。
陳鳳馨指出,但是否會產生擠兌再賣掉有問題的資產的惡性循環,端看各國央行能否穩住所有投資人與存款大戶的信心。她預測,此次金融危機規模或許比預期來得大,而聯準會採取行的速度可能比上次快,但問題資產有多大,才是金融危機的根源,因此未來聯準會可能會被迫降息,也有可能必須要推出一個大規模的問題資產處理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