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在抵禦中共威脅方面,美國仍然是台灣最大的安全保證,而且美國每年都向台灣供應武器。在中國對裴洛西訪台一事反應激烈後,G7國家(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和英國)迅速表達擔憂,G7外長去年11月更共同重申「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今年1月,前北約(NATO)秘書長拉斯穆森透露:「台灣軍人其實也曾跟歐洲軍人合作過。」我國軍方首度正式與北約的「學術交流」,稱有一名國軍中校被派往義大利北約國防學院接受為期六個月的學術培訓。
近幾個月來,台灣亦在歐洲取得不少外交突破。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對民主台灣遭中共圖謀的擔憂,許多歐洲國家開始以行動表明他們支持台灣。
本月,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教育及研究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成為26年來首位訪台的德國部長級官員。儘管北京方面提出強烈抗議,但史塔克-瓦特辛格強調此行是為加強與台灣的專業科技合作,並稱她預料「未來德國部長訪台將是常態」。
全球逾60%半導體和92%先進晶片都來自台灣,台灣在半導體市場佔據優勢,也使其成為許多西方民主國家的重要貿易夥伴。
斷交影響台灣的事實獨立?
半世紀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試圖阻止國際社會給予中華民國任何外交承認,堅持任何欲與中共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必須拒絕承認台灣。1971年,中華民國失去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地位時,尚有56個邦交國;2016年,總統蔡英文上任時,我國邦交國剩下22個;2023年3月26日,中國外交部宣布與宏都拉斯建交,我國邦交國僅存13個。
專家和一些台灣立委向CNN指出,雖然台灣並不仰賴友邦維持其經濟和安全,但邦交關係仍在某些方面具有價值。「能削弱北京對台灣主權主張的合法性,」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顧問寇謐將(J. Michael Cole)說道。
寇謐將表示,邦交國能幫助台灣在國際社會獲得發言權。例如去年10月,台灣10個盟邦聯合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批評聯合國將台灣排除在外。不過他也指出,雖然台灣友邦確實在聯合國大會上為台灣發聲,但它們都是小國,影響力也不大,不足以讓其他國家(尤其通常投票支持北京者)轉向台灣。
民進黨立法委員王定宇表示,問題的重點在於北京試圖「摧毀台灣主權的象徵」,「中國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但他們實際上無法控制我們。對我們來說,我們可以接受你與台灣有外交關係,同時也與中國有外交關係。唯一的問題是中國說不存在台灣這個國家,那就是在蒙蔽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