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維觀點:從生成式AI的「虛擬知識」看後知識時代的來臨

2023-03-31 05:50

? 人氣

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全球掀起熱潮(資料照,取自@freshvanroot/Unsplash)

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全球掀起熱潮(資料照,取自@freshvanroot/Unsplash)

筆者嘗試論述,ChatGPT這類接近通用型AI的大型語言模型與其他生成式AI廣泛應用後,傳統學術殿堂所定義的知識將逐漸被解構,進入一個「後知識時代(Post-Knowledge Age)」:研究者、教育者與學習者的相對關係在高等教育領域會逐漸扁平化,改以大型語言模型所產生的「虛擬知識(Virtual Knowledge)」為中心(見圖一),透過需要使用者與AI共同參與的知識建構關係將不同領域串聯起來,促進知識結構的改變並影響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育模式。按此趨勢,筆者建議高等教育或學術機構除了短期內引導教師作教學與評量方式的改變外,也需要開始著力於中長期階段的基礎設施,促進虛擬知識的公共化建置與相關應用,同時改變部分學制架構以協助學生建立以個人志趣為主軸的專業發展,協助學生內化整合跨領域的虛擬知識與專業的實體知識,提升未來高階人才的競爭力以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挑戰。

圖一:左圖是以往的知識傳遞流程,主要是研究者教育者學習者的線性模式,方法上可透過真實世界的實體互動或網路訊息的傳播。右圖是本文所提及的後知識時代中的運作模式,研究者、教育者與學習者環繞著以大型語言模型所生成的虛擬知識而互相影響。(作者提供)
圖一:左圖是以往的知識傳遞流程,主要是研究者教育者學習者的線性模式,方法上可透過真實世界的實體互動或網路訊息的傳播。右圖是本文所提及的後知識時代中的運作模式,研究者、教育者與學習者環繞著以大型語言模型所生成的虛擬知識而互相影響。(作者提供)

一、前言:問題的層次

自從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高等教育界可能是最立即感受到挑戰與立即需要重大轉變的領域:隨著ChatGPT一再被人實測通過許多重要的專業考試或課程要求[1],幾個月來全美國各大學已經趕緊重新調整相關科目的教學與評量方式[2],而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大學提供給老師與學生一些基本的建議引導[3],成立專案小組來研擬對策[4],或舉辦各類師生座談[5]與相關講座[6]。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3年3月15日最新版本的GPT-4更是高分通過各種考試[7],又能結合圖片與文字的多模態表達[8],而Google[9]與Microsoft[10]也相繼宣布將這類生程式AI更多融合進入線上或線下的文書處理工具中(包括搜尋引擎New Bing與Office 365等系列產品),甚至連寫程式也只需要人類用語言提出需求就可以完成[11],顯然將對當前高等教育的主流帶來更大的震撼。

雖然台灣的各大學幾乎都是持相對正面開放的態度來面對這類生成式AI的應用[12],但是以筆者目前有限的角度觀察,整體而言目前似乎仍著重於從傳統的知識觀點來討論在教學層面的善用、學習層面的引導或學術倫理的監管。但其實面對這類生成式AI[13]或近乎通用型AI[14]的新科技,我們首先須要承認的現實是,年輕一代的學生其實比老師更為善用這類工具,所以這整個局勢已經不只是教育者的教學/評量方式作些微調整即可處理的[15],而是可能需要思考如何對「知識」重新定義並因此調整學習目標。確定問題本質與釐清目標後我們才能從教育心理的角度重新發展或評估AI時代的教學與學習方法,而這兩者顯然也會在不同學科或不同學生程度間有顯著的差異。影響所及會是未來整個社會如何培育高階人才與調整產業結構,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