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國最搶眼球的新聞,不是馬英九祭祖,而是馬雲回國--哪怕馬英九一行浩浩蕩蕩,跨省過市,而馬雲只是「被拍攝到」在杭州的一個非正式現身。
這背後的原因,一是近些年來中國企業家一個接著一個「失蹤」,恍如恐怖電影情節;二是大家都在焦慮:陷入困境的中國經濟,還有機會好起來嗎?
這些「恐怖電影情節」告訴我們,一個人不需要像馬雲這樣聰明,也知道在國外呆著更安全。根據彭博社報道,知情者透露,中國政府之前努力說服在中國境外旅行的馬雲返回國內,以展示政府對商界的支持。但是,馬雲希望留在海外。由此可見,馬雲回國非他所願,是一種「被回國」。當然,我們都樂見馬雲出現的陽光明媚的雲谷學校,而不是某個陰暗潮濕的牢房。但是,從權力操弄的意義上說,讓一個大活人人間蒸發,與讓一個想「雲游」海外的人「被拍攝到」現身國內,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有人聯想到十年前的徐明回國。徐明也曾經是中國風光一時的企業家,同時被外界認為是薄熙來的「家臣」。薄熙來與王立軍反目之後,他曾與另外兩名「家臣」前往重慶勸和,無果,預知大事不妙,三人遂乘坐徐明私人飛機逃往澳洲。十天之後,他們又飛回來了。回來之後不到一個月,三個人就和薄熙來一起被捕了。隨後徐明被判刑入獄,並於刑滿前一年(2015 年)因「心肌埂塞」死在獄中,終年 44 歲。
徐明是迫於壓力「被回國」,還是自己研判了形勢主動回國,我們無從得知。從故事的結局看,他似乎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我認為馬雲的故事很不一樣。其中一個區別是,徐明回國的背景是,當局正在全力以赴「搞政治」;馬雲回國的時候,據稱當局想要「搞經濟」,甚至這被認為是他「被回國」的原因。
馬雲為什麼「出國」?
中國媒體對「馬雲回國」高調報道,但是幾乎都不能向讀者解釋他為什麼「出國」。2020 年10 月,馬雲在上海一個金融論壇演講,「吐槽」了中國政府對金融業的控制。很快,馬雲為實際控制人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被叫停,當局宣布對馬雲創建的阿裡巴巴集團進行反壟斷調查。隨後,行事高調的馬雲幾乎從公眾眼中消失了。
媒體捕風捉影,顯示他可能正在低調地「雲游」海外。
在此後的幾年裡,從房地產到互聯網平台再到教育等行業都遭到中國當局政府的無情打壓。因此,正如我在《長平觀察:馬雲的中國智慧》
一文中指出的那樣:「有人會說,如果馬雲再聰明一點,再低調一點,對於金融系統的問題『看見了當沒看見』,是不是就能夠平安無事呢?當然不是。領導震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是專制理性。專制理性告訴當權者,絕不允許民營企業一家獨大,所有資本都要控制在政府手裡,所有壟斷企業都必須是國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