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李登輝赴美爆發的第三次台海危機
我國總統出訪「過境」美國的首例始於1994年,美國允許我國時任總統李登輝,在赴前邦交國尼加拉瓜的途中過境夏威夷,當時的機場接待非常簡單,李登輝也拒絕下飛機。隔年,1995年李登輝赴美訪問母校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時,爆發了第三次台海危機。
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最初反對向他發出簽證,但在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支持李登輝赴美訪問後,白宮被迫讓步讓李登輝赴美。李登輝進行的是「非官方、私人訪問」,而且他取消了原定在美召開記者會與前往紐約市的行程。但他打破了將近17年從未有台灣最高層領導訪問美國本土的慣例,成為首位訪美的中華民國總統。
中國為此大動肝火,譴責美國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背棄「一個中國政策」承諾,於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進行兩次大規模飛彈實彈發射演習,高性能戰機頻逼近台海中線。北京武力威脅也意在阻止李登輝於1996年總統民選中勝出,但「秀肌肉」策略適得其反,在美國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群前往台灣附近海域、緩和危機局勢後,李登輝在我國首次總統直選中以54%多數票當選。
哪些狀況可能引發外交危機?
從那以後,中國對台灣領導人「過境」美國的反應就沒有那麼劇烈。蔡英文這次是第七次過境美國,白宮也已多次重申這符合美國「一中」政策與美台非官方關係的長年慣例。根據《路透》(Reuters)29日報導,白宮高級官員指出,中國沒有理由對台灣總統過境美國的計劃反應過度。
《經濟學人》指出,但考慮到最近的緊張局勢,中國仍可能再次表達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29日宣稱,中方已多次就蔡英文過境美國向美方提出交涉,並稱不是中方過度反應,而是美方一味縱容支持「台獨」分裂勢力。
除了蔡英文預計與麥卡錫會面,另一個敏感問題是,儘管白宮聲明未安排美國官員與她會晤,她是否仍可能見到美國民主黨高層或政府官員。此外她在美國的演講內容與活動公開程度,都可能受到中國抗議。
《經濟學人》指出,即便蔡英文在美國行程相當低調,中國也可能會藉此升級台海局勢,下令解放軍機、軍艦更常穿越台海中線行動。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的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如果中方認為蔡英文的言論或活動特別挑釁,便可能會大規模地展示武力。
不過,有了第三次台海危機與李登輝順利當選的前車之鑑,中國也對台灣選情將受哪些影響保持警惕,過大的反應可能反倒幫了民進黨一把。據不同民調顯示,多數台灣人支持裴洛西訪台,也歡迎麥卡錫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