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總理上任23天的「三個信號」與「三道難題」

2023-04-03 19:21

? 人氣

第三個特點,對外商喊話將進一步開放。15場活動中,5場外國政要會見,4場外國企業家或機構代表會見,一個國際論壇講話(博鰲),還有在海南調研自貿港建設,佔據他公開活動的絕大多數。這些場合,他基本上圍繞兩個主題在對外資喊話:中國的發展為不確定的世界經濟注入很大確定性;中國將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李強的三大緊迫任務

僅靠23天的公開活動,還難以全面觀察李強的施政思路,但外界普遍認為他當下急需面對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是重建民企信心。過去幾年,中國的民營企業經歷了罕見的打擊——教育培訓行業被「一刀切」;互聯網巨頭們約談、退市、罰款、拆分;房地產企業們腳踩「三道紅線」後,債務違約,瀕臨破產,留下一地「爛尾樓」。這幾天,馬雲回國的消息佔據諸多媒體頭條,因為市場太需要這樣一次標誌性的露面營造「拼經濟」的氛圍,當然,側面也反映出,民企的信心有多不足。

而李強恰恰被認為具有「民企基因」,比如他在總理記者會上說「社會上有一些不正確的議論,使一些民營企業家內心感到憂慮」,指的就是民營企業家對「國進民退」的擔憂;他還說,「我長期在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工作」,就是指他曾在浙江主政,他出生的溫州市更被譽為中國的「民營企業之鄉」。

李強
63歲的李強是習近平團隊的核心幕僚之一,2000年代初, 習近平主政浙江時李強擔任其秘書長。他後來主政江蘇和上海。

第二個緊迫問題則是吸引外資。過去20多年中國一直是外資眼中的淘金之地,無論是作為生產基地,還是消費市場,但疫情下中國嚴格的「清零」政策讓外資望而卻步。一周前,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表示,美國企業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態度「比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更加消極」。但他給出的理由是,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繼續加劇,「使商業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

中國美國商會對其900多家會員企業最新年度調查中顯示,55%的多數企業不再將中國視為前三大投資重點之一,這是有此調查後首次出現該狀況。去年,認為「雙邊關係的不確定性」是其在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的企業上升了10%,達到66%。與此同時,認為中國對外國公司的歡迎程度降低的企業也增加到49%。

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蘇月表示,李強試圖向私企和外國投資者保證,中國政府將堅持發展民企並歡迎外資。但是,「即使李強作為一個親商的總理出現,並且在浙江和上海的任期內有良好的記錄,但缺乏制度化的措施意味著信心不會立即恢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