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沙伊復交背後的美中博奕與布里辛斯基的警告

2023-04-06 05:30

? 人氣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在中國斡旋下,宣布建交,圖為三方發表聯合聲明。(中國外交部官網)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在中國斡旋下,宣布建交,圖為三方發表聯合聲明。(中國外交部官網)

正當臺灣社會仍令人毛骨悚然地沉浸在狒狒脫逃事件的餘波蕩漾之際,中東伊斯蘭世界發生了件震驚全球外交圈的大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在中國大陸居中斡旋下恢復建交。沙國與伊朗這兩個穆斯林兄弟,數十年交惡的原因極其複雜,包括:遜尼派與什葉派對伊斯蘭世界領導權的爭奪、美國霸權下的戰略選擇及其延伸之「代理人」議題;而兩國危如累卵的外交關係,也在2016年沙國處決知名什葉派異議領袖尼姆爾(Nimr al-Nimr),致使憤慨的伊朗人民衝進沙國駐德黑蘭使館後,嘎然而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想不到,從1980年代兩伊戰爭到至今仍持續的葉門內戰,一直站在對立面的沙伊兩國,竟然在中國大陸調停下恢復了「不可能的建交」,此舉對於華府的外交菁英而言勢必是一項重大挫敗:一來由於沙國對美國的逐漸不信任,使得「邪惡的」伊朗得以輕易撬開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布局;二來在愈漸加劇的美中對抗下,中國大陸這場奇襲的外交攻勢,直接了當地在中東插旗成功;更有甚者,這亦間接證明了陸方宣示主導之「全球安全倡導」的初步成形,以及習近平史無前例地展開第三任期後「大外交」路線的再實踐。

筆者以為,相較於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兩國領導人在3月底的「習普會」,沙伊復交一事對華盛頓的挫折更大,因為前者是當今世界秩序中兩大獨裁者「可想而知」的伸手相望,但後者卻是美國盟邦被「意想不到」的鬆動、策反。

然而對於二戰後就透過各項手段、外交政策,試圖維持西太平洋霸權地位的美國而言,當然不可能在美中競爭這場大戲中相形失色。就在沙伊兩國宣布恢復雙邊關係的幾天後,美國總統拜登偕同英國首相蘇納克、澳洲首相艾班尼斯,在美國聖地牙哥公布三方聯手打造新型核動力潛艦的計畫,並直指此為澳英美AUKUS聯盟共同打擊中國大陸試圖在印太(Indo-Pacific)地區擴張野心的重要一環;3月底,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旋風訪問西非的迦納及東非的坦尚尼亞、尚比亞,官方聲明指出此行在於增強去年12月於華府舉辦之「美非峰會」中,拜登承諾的「美國將全力關注非洲未來」,但實際上的「拔樁」氛圍卻是不可言喻的濃厚。

美國已故地緣政治大師、前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曾在其1997年出版的巨作《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中提到,對於歐亞大棋盤而言最危險的一個潛在狀態即為:中國、俄羅斯、伊朗組成的「反霸權大同盟」,該同盟並非基於意識形態而結合,而是由於「對美國的一致不滿」。時光荏苒,距離布里辛斯基提出這項警告已過了26個年頭。儘管布氏曾擔心中國崛起後,日本將與之共結軸心,利用某種「亞洲主義」聯合反美;但這在日本故首相安倍晉三生前強力倡導的「印太大戰略」與美日安保的日益強化下,早已失去可能性。然而,布氏畏懼的「反霸權同盟」卻似乎漸漸成形,既挑戰著美國自二戰後建立的霸權地位,也牽動著美中對抗、博奕的戰略布局。

*作者為大四生,實習政治幕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