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沙伊復交,中共斡旋有成

2023-03-14 07:00

? 人氣

2023年3月10日,在中國斡旋下,沙烏地與伊朗宣布恢復邦交(AP)

2023年3月10日,在中國斡旋下,沙烏地與伊朗宣布恢復邦交(AP)

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於本(3)月10日發布聲明,同意恢復兩國在2016年中斷的外交關係。沙伊稱得上是世仇,雙方因民族、教派和地緣政治利益的衝突,加上外力因素的介入,長期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潛在的一個火藥庫。

2016年1月2日,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沙烏地阿拉伯,處決了伊朗什葉派知名教士尼姆(Nimr al-Nimr),引發伊朗民眾不滿,並有群眾攻擊沙國駐伊使館,最終導致沙國宣布兩國斷交。

沙伊復交來得突然,被外媒形容是中東地區的一場「地緣巨變」;它是在中共積極斡旋下,經過雙方在北京五小時的談判後達成的,可以說是中共今年「兩會」開局以來的首場外交勝利。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說:「這是對話的勝利、和平的勝利,為當前動盪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好消息,傳遞了明確信號。」而中共官媒《環球網微信公眾號》則認為,沙伊北京對話取得重大突破,具有下列三點重要啟示:

一是元首外交引領航向。2022年12月,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後疫情時期出訪的其中一站,便是沙烏地阿拉伯,並出席在沙國首都利雅德舉行的「海灣-中國峰會」,成為北京緩和沙伊緊張情勢的關鍵。上(2)月習又在北京歡迎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到訪,這是習近平今年接待的第一場國是訪問。

二是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果實踐。中共過去幾年多次提出海灣安全框架和解決巴以衝突的倡議,中共認為沙伊復交說明全球安全倡議可以成為「平息衝突、化解矛盾的指南針和路線圖。」

三是沙伊和解符合時代潮流。近年來沙烏地等海灣國家重視經濟改革,尤其是能源轉型;伊朗也以國內穩定與發展為優先事項。西方媒體透露,早在2021年4月,沙伊代表即在巴格達會面,雙方領導人隨後皆表達重啟對話的意願。沙烏地阿拉伯是美國在中東的主要盟國,沙國政府告訴美方,他們計畫探索改善與德黑蘭的關係;但華府錯估形勢,認為當時沙伊和解的可能性很小,故在未提出異議的同時,仍繼續保留對伊朗的大部分制裁措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伊關係。2023年2月,伊朗總統萊希訪問北京,在習近平的陪同下檢閱儀仗隊。(美聯社)
中伊關係。2023年2月,伊朗總統萊希訪問北京,在習近平的陪同下檢閱儀仗隊。(美聯社)

美國對中東局勢擁有歷史性的主控權。季辛吉曾說:「控制石油就控制所有國家,控制貨幣就控制整個世界。」美國稱霸全球,「石油美元」(Petro-dollar)即發揮關鍵性的作用。但歐巴馬政府上台後,美國為了擺脫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泥淖,提出「重返」(pivot)亞洲或亞洲「再平衡」(rebalance)政策,即把更多的資源和注意力轉移到亞太地區,中東不再居於美國外交的優先地位。

川普執政時期,美國於2018年退出伊朗核協議,這不僅削弱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可信性」,並且造成中東地區的權力失衡。中共和美國都是2015年伊朗核協議談判的參與方,但中共對伊核問題則表達彈性的立場。習近平曾告訴來訪的萊希,中方支持伊方維護「正當合法權益」,推動伊核問題早日妥善解決。對比上述中美的不同立場,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中東專家薩米特(Daniel J. Samet)在2020的《外交家》雜誌撰文指出:「美國集中精力遏制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其實更應該注意中國在那裡日增的影響力。」

美國從中東退卻,確實提供中共填補戰略真空的機會。大陸學者認為,中東國家在中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第一,中東國家的地理分布與「一帶一路」走向高度契合;第二,中東國家的發展現狀,決定了它們是中共穩固的「互聯互通」夥伴;第三,「一帶一路」建設助力中國與中東國家構建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的倡議,中共龎大的能源需求,以及開展連接歐亞大陸和非洲的「一帶一路」計劃,使中共特別重視具有豐富石油資源和重要地理位置的中東地區。隨著中共推行「一帶一路」和同沿路國家簽訂貿易協議,中國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經濟援助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