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對台心戰高招─中國「貿易壁壘調查」的真實意圖與效益

2023-04-17 06:00

? 人氣

作者表示,中國12日起又祭出「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的大動作。(圖為經濟部國貿局副局長徐大衛,資料照,林俊耀攝)

作者表示,中國12日起又祭出「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的大動作。(圖為經濟部國貿局副局長徐大衛,資料照,林俊耀攝)

在接連實施聯合巡航巡查、環台軍演及宣布劃設禁航區後,4月12日中國又祭出「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的大動作,據中國商務部公告,此次貿易壁壘調查涉及2455項商品,範圍涵蓋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受影響之行業十分廣泛。所謂貿易壁壘,或稱貿易障礙,係指任何足以影響貨物及服務在國際貿易流通而有礙於自由貿易之任何政府措施;貿易障礙主要有兩種類型,其一為關稅,其二為非關稅貿易障礙,後者樣態十分眾多,例如數量限制、技術性貿易障礙、補貼暨平衡措施及原產地規則協定等皆屬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國對中國之貿易障礙,主要來自於《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貿易許可辦法》的非關稅貿易障礙。雖然從《辦法》第7條第1項的文義來看,乃採行「原則禁止,例外允許」的模式,但依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之統計,截至目前事實上已准許9,835項中國農工產品進口,尚未開放之農工產品則僅2,000餘項。相較之下,准許輸入遠比不准許輸入還多得多,且我國對中國產品之技術性貿易障礙(即檢驗或防檢疫規範)與對其他國家並無不同。

至於所謂貿易壁壘調查,依中國法規與兩岸同屬WTO會員之實情,若國內認定構成貿易障礙,尚須開啟雙邊磋商或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且除非在送交WTO訴訟後與其調查結果一致,否則理論上不能單方實施制裁。由此可知,由於調查與訴訟均曠日廢時,即使其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對我國不利,除非中國執意強硬地不顧國際貿易慣例而單方面對我國實施制裁,否則也很難在經濟上立即產生實際效果;因此,中國在此時對我國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的真實意圖與實際效益究竟為何,頗為值得探討。

首先,中國此次貿易壁壘調查所涉商品種類極多,若僅有單一企業提出調查申請,勢必不可能範圍如此廣大,實際上,中國商務部稱,此次係在3月17日收受食品土畜、五礦化工及紡織品三個進出口「商會」之申請,此三類產業性質差異巨大,卻又「同時」由商會而非企業提出申請,難免令人臆測幕後有黑手下指示。且我國財政部在4月11日才剛公布3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並公布7年來首次在第一季對5大市場出口全面下挫之消息,隔日中國商務部即立刻宣布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再隔一日,中國海關總署甚至緊跟著公布其第一季外貿出口總值較去年增長4.8%,此事若非刻意為之那也未免過於巧合。

其次,國台辦「剛好」就在4月12日召開記者會,提出「八缺」論點,正好反映中國近期大量操作我國缺蛋、缺藥及缺水電等民生議題,中國各界早已開始批評我國明明可向地理位置相近的中國進口相關物資,卻要捨近求遠去向澳洲進口雞蛋。再者,中國民間近年來湧現大量對「惠台措施」不滿的聲音,最顯著的事例即我國高中生可憑學測成績申請中國大學、自福建省福州市開始推行的台胞公寓社區等舉措。中國不斷發布惠台措施,而我國與中國之貿易亦持續維持大量順差,反觀中國民眾卻面臨人礦、醫保改革、失業率攀升、升學困難、房市崩盤及政府補助銳減等問題,使中國民眾自嘲為「二等公民」,中國當局所承受的內部壓力逐漸擴大。因此,中國此次公告將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民眾多有終於出了一口氣的暢快感,並大力讚揚此一舉措。眾所周知,製造外部矛盾以轉移內部矛盾,一向是共產黨慣用的伎倆,近日來中國對我國各種大、小動作不斷,密度之高簡直令人匪夷所思,除蔡麥會的影響外,勢必也有中國當局想要轉移國內民怨壓力此一原因存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