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週報也提到香港近年來經歷了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人口外流,自2021年以來,已有14萬4000人移居英國。從香港流亡到台灣定居的藝術家黃國才表示,香港發生的事,對台灣是一種警告。他說,「台灣人看見了香港人是怎麼起身奮鬥的,他們已經不再相信北京提供的一國兩制系統」。
專文指出,台灣民眾對於與中國關係的意見並不一致,根據最近民調,60%民意傾向的理想關係是「保持現狀」。而在俄烏戰爭後,西方國家對於台海衝突的擔憂日漸增高,政界和學界都在預測中共犯台的迫切性。
對於中國出兵攻打台灣可能採取的進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對國家週報發表了他的預測。他指出,共軍將採取4大步驟,首先封鎖台灣,以阻斷物資流入,避免如烏克蘭從歐盟取得援助的情形發生;其次,使用網路戰和假新聞,阻止台灣人獲得可靠消息;再來,奪取附近島嶼如澎湖,以封鎖海峽通道;最後,向機場和雷達站發射飛彈。至於全面性的兩棲登陸,將採用直升機進行。
專文也提到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1月時發表的「台海戰爭兵推報告」。報告指出:美國與盟國會損失數十艘艦艇、數百架軍機、陣亡數千人,重創美國地位多年。中國海軍灰飛煙滅、兩棲部隊張力瓦解、數千名士兵成為戰俘。
雖然台灣軍隊沒有戰敗,卻也慘遭重擊,島上基本建設受到嚴重破壞。至於歐盟會侷限對中國的制裁,以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但由於參戰的規模龐大,且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使其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要角,全世界的經濟都將因為台海戰爭而遭受打擊。
旺宏電子董事長暨執行長吳敏求表示,「如果我們能持續創造領先世界的技術,我們就能生存下去。」但名氣也是雙面刃,他說:「或許我們做得太好了,吸引了兩大強權的關注。」
專文談到蔡英文政府的兵役改革政策時,引述了中央社的報導,指出去年10月民調顯示,83.3%的台灣人同意以下說法:「俄烏戰爭給台灣國防教育上了重要的一課—為拯救自己的國家,你必須挺身而戰。」
在「國防安全研究院」擔任訪問學者的烏克蘭軍隊、轉換和裁軍研究中心主任溥猷立(Yurii Poita)表示,俄烏戰爭向台灣展示,「加強經濟合作並無法阻止戰爭發生,最悲慘的情況可能會發生,你必須抱持最好的希望,但做好最壞的打算。」
專文最後引述社民黨台北市議員和LGBT平權運動人士苗博雅,在2月25日出席聲援烏克蘭的集會活動時所發表的演說作結。她說,台灣與烏克蘭就像「黑暗房間裡的兩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全球民主與自由」。
國家週報是每週日隨著西班牙讀者最多的主流媒體之一「國家報」(El País)出刊的綜合性週刊,以具指標性的深度報導和人文色彩濃厚的新聞攝影,成為許多西國讀者固定閱讀的刊物。此篇封面故事,帶領西國民眾認識台海議題的發展脈絡和複雜性,進而更加理解台灣的立場。